新华社台北6月15日电(记者陈键兴 章利新)二十四五岁时,阮义忠第一次透过照相机的取景框“看世界时的感觉”是:“那是一种无法回避、无法把自己从现实人间抽身出来的,令我惊慌失措的处境。” 40多年后,阮义忠已是蜚声两岸摄影界的名家和导师。今年,他在1987年推出的《人与土地》摄影展在台北“重装再现”,而“阮义忠摄影人文奖”不久前也正式启动,受到两岸摄影界关注。近日,他在台北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如是表达其心中的摄影与世界的关系:“创作的原点就是生活的原点,要透过镜头用温暖的视角,去凝视我们周遭的一切,去看见活生生的生命,去思考如何用镜头去唤起反省。” 长年不懈的摄影实践与理论探究,让这位台湾摄影家淬炼出独到的影像哲学,而常年行走两岸的他更将推动华人摄影发展作为“志业”,期望为此投入更多心力。 摄影家的“养成” 《人与土地——阮义忠经典摄影集》的封面照片,也是此次阮义忠重展的海报照片,对于两岸喜爱摄影的朋友应该并不陌生。那是1986年,在台湾屏东牡丹乡的旭海村,十多个孩子站立在地平线上,其中一位男孩正在空中翻跟斗。 已故《中国时报》人间副刊主编高信疆先生对阮义忠的作品“留下”如是评语:“他的镜头面向着台湾的农村,构图框架在农作的劳动现场,焦距是平民的质朴与高贵。” 阮义忠的作品以人文纪实为主要风格,在几十年的摄影生涯中,他一直专注地用镜头对准台湾寻常百姓的生活,呈现出对人性的温暖关照、对土地的深沉眷恋。这样的关切,与其生命的经历有着紧密的关系。 这个出生在台湾宜兰县头城镇的木匠之子回忆说:“我家七兄弟两姐妹都吃足了劳动的苦头,从小就是农夫。我厌恶这个身份,努力想洗去这个父母加在我身上的可耻印记”。“在那个时期,我从土地得到的只是一股怨恨的情绪。这就是我的成长背景,生命中一个沉悒笨重的包袱;我扛着它走了很长而且是错误的一段路”。 高中毕业后,阮义忠进入一家文学杂志担任插画作者,退伍后加入另一本杂志,开始拿起相机,从此扎入摄影的“深渊”。 最初拿起相机的阮义忠透过取景框,又看到农林、土地、劳动……他无法在自己曾怨恨的那种生活方式中去寻找创作题材。所幸,阮义忠坚持拍了下去,他的镜头开始不知不觉地为土地上辛苦的劳动者和他们拥有的可贵品质所吸引。 “那些人,那些土地,透过我的相机令我温暖和感动,使我一天天从幼时的噩梦中醒来。”他解释《人与土地》系列时说,“我急切地想要把重生的经验倾吐出来,急切地想在自我救赎中,找寻任何可以看到的希望之光。” 高信疆曾在文章回忆说:“刚认识阮义忠时,他是以插图在文艺界闯出名气的,后来也读过他的诗和小说。在这些不同形式的创作活动中,我都看到一股无比炙热的深情,和他那特有的才情与思考。这些秉性,在他的照相机观景窗里,愈益清晰地对准了焦距,也更加饱和地曝了光,而成为他对人、对事、对生活的至情关怀。” |
相关阅读:
- [ 06-15]孙亚夫:大陆一定能继续把握住两岸关系的发展方向
- [ 06-15]全国台研会学术年会召开 探讨未来台湾政局与两岸关系
- [ 06-14]专家:两岸关系性质不可回避 台新领导人应完成答卷
- [ 06-14]专家:大陆发展两岸关系的信心展示
- [ 06-14]孙亚夫:两岸关系将贯穿“独”和反“独”等较量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