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3月3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成沛)越来越多台企选择在大陆市场上市,A股涌现“台商板块”。 元祖股份、亚翔集成,这两家去年12月底登陆A股市场的大陆台企,从挂牌以来股价就不断飙升。至3月2日收盘,元祖股份从发行价10.16元涨到32.57元;亚翔集成从4.94元涨到32.83元,股价都已翻数倍。 导报记者在走访中获悉,之前筹备返台上市的在厦台企,如今瞄准大陆资本市场,两手准备,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方便在地融资、在地发展,也希望通过上市来吸引更多的人才。 新股发行加快 台企增加入围机会 自2009年起,在厦台企、厦门元保运动器材有限公司就有返台上市的规划。其时,公司总经理赖怡全在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大陆台企,其实我们更愿意在大陆上市。”但是,由于在大陆上市的费用与门槛都较高,加上时间较长,所以在当时台湾放开闸门后,他们选取了回台上市的方向。 日前,赖怡全告诉导报记者,现在因为大陆政策调整,有可能会寻求在A股上市,两手都准备,明年下半年做最后的冲刺,争取2019年IPO。元保主要生产各类充气球类产品,以出口为主,最大的客户是NIKE,其他客户还包括迪卡侬、Wilson等,多是上市企业。 所谓“政策调整”,据赖怡全介绍,在大陆上市本来排队时间不定,现在有在改善的迹象。 去年以来不少台企在A股上市,包括汇顶科技、哈森股份、亚翔集成、元祖股份等等,数量比前几年大幅成长。长期协助企业挂牌上市的KPMG(台湾称安侯建业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刘许友表示,自己手头有三四十家台商公司正准备在大陆上市,预计今年初陆续送件。 熟悉两岸资本市场的“张望财鑫工作室”运营长张俊鸣,在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分析指出,事实上,大陆方面对台企在A股上市并无特殊的限制或扶持,主要还是根据大陆证券市场的相关政策,符合条件即可申请上市。 “去年给大家感觉台企上市加速主要有几个原因。”张俊鸣表示,最主要原因是A股市场新股发行速度加快,2016年有超过240家公司在A股上市,比前两年大幅增加,台企也因此增加了入围的机会。此外,经过最近二三十年的发展,有相当一批台企和大陆经济同步成长,规模壮大,财务指标达到在A股上市的标准;台企也存在上市融资的诉求,上市能给台企带来诸多好处,比如:低成本的融资渠道,增加公司知名度产生免费的“广告效应”,有利于公司做大做强。 台股吸引力不足 台企偏爱A股 来自台媒的报道指出,有台湾券商表示,不少原本计划回台挂牌的台商决定转战A股,骨牌效应逐渐形成,台股上市柜公司更将以各种形式出走,目标锁定大陆A股或港股。台商选择在大陆上市,以及台股上市柜公司出走A股,成为两岸资本市场的新趋势,这也反映当前台湾资本市场“囧境”。那么,台企尤其是大陆台企为何更愿意选择A股而非台股呢? 对此,张俊鸣介绍,大陆台企本身的业务主要就在大陆,通过A股来融资可以直接取得人民币,免去在台股融资之后,还需要转换外汇、资金汇出的麻烦;另外,大陆业务多也有利于投资者了解公司,提高公司的估值和融资效率。 另一方面,相比台湾股市,大陆股市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比如,大陆股市的成交量、换手率远超台湾股市,日成交在台湾股市的10倍以上,而且分布比较均匀,大小盘股都能有比较活跃的成交,提供较好的流动性。相比之下,台湾股市的成交集中在少数权重股上,许多小型股成交稀少,被严重边缘化,不利于中小企业;还有就是,大陆股市的估值也比较高,同样比例的股权在A股融资金额是台股的好几倍。 值得一提的是,A股存在独特的“壳资源”现象,一些公司在上市之后即便经营不善,大股东也可以通过变卖股权金蝉脱壳,大赚一笔,也造成包括台企在内的各类企业都有意寻求上市。比如台商在A股上市的第一股国祥制冷就是典型的案例。2003年上市之后业绩平平,2007年至2008年连续两年亏损濒临退市,2009年公司卖壳给华夏幸福大股东实现退出,即使业绩不佳仍然大赚一笔,毫发无损。2012年,当初国祥制冷的核心资产又被原来公司的董秘陈根伟成立的国祥控股买回,2015年在新三板挂牌。2017年1月13日,国祥股份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申请受理通知书》,在新三板暂停转让,转道IPO,相当于同样的资产两次上市。 台企要获追捧还是要看业绩 从种种分析可以看出,台商选择在大陆股市挂牌,能方便在地融资、在地发展,对提升品牌效益、人才招募、企业广告等都有助益。 那么,未来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呢?辅导苏州亚翔上市的富兰德林投资银行董事长刘芳荣表示,上海是离台湾最近的国际金融中心,沪股前景向荣,看好未来台商分拆到沪上市成新趋势。 就此,张俊鸣表示认同,他认为未来越来越多的大陆台企会出现在A股市场,“从上周日证监会刘士余召开新闻发布会的表态来看,A股市场的IPO在2017年还将维持较快的速度,甚至不排除超过2016年的可能;大陆方面对台企上市融资也持开放态度,更多的台企有望借助A股市场圆梦。” 此外,台湾股市如果不能让中小型股活跃起来,那么有可能出现更多台企从台股主动退市,转而在A股上市的案例会增加。张俊鸣举例指出,过去,有台湾鼎新电脑变身为鼎捷软件的故事,“鼎新电脑于1982年由创办人孙蔼彬先生在台湾成立,于2001年在台股上市,2008年鼎新电脑从台湾退市,以退市时申报的收购价格新台币44.51元/每股计算,鼎新电脑退市前的市值约为60亿元新台币。之后,经过股权结构变革,鼎捷软件在A股创业板登陆上市。在鼎捷软件从深圳创业板上市之后,股价最高上涨到超过人民币120元/每股,最高市值超过1200亿元新台币,其规模是鼎新电脑在台湾退市时的20倍。” 张俊鸣最后指出,台企在A股要获得认同和追捧,更多还是要看业绩而不是台商的招牌。目前大陆正在引导股市资金向实体经济和优质企业倾斜,对于已经上市的台企来说,符合产业政策、注重内需市场的公司更有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