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国时报》今日发表资深公共政策评论员杜紫宸的评论文章指出,台湾在过去30年地区竞争力之所以没办法跟先进国家和地区并驾齐驱,非常重要的问题出在台湾的教育体制没有进步。每次在讨论教育议题时,大家关心的似乎只是如何建立一个系统,让学生不会因为家长社会地位不同,仍可公平进入不同等级的大学或高中。 评论摘编如下: 台湾在过去30年地区竞争力之所以没办法跟先进国家和地区并驾齐驱,非常重要的问题出在我们的教育体制没有进步。每次在讨论教育议题时,大家关心的似乎只是如何建立一个系统,让学生不会因为家长社会地位不同,仍可公平进入不同等级的大学或高中。 但是,文明国家和地区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小学和中学。 首先谈小学,我们对于小学教育关心的重点依旧停留在安亲班、重点或技艺补习,试图把更多知识灌输到小学生脑袋里。其实这样的效果事倍而功半。 培养健全优秀的民众,最重要在小学阶段。小学6年中,应该让我们的孩子懂得怎么样跟其他孩子们相处,不同孩子来自不同背景的家庭,其实就是一个社会小缩影,每个孩子个性不同,要一起合作很困难,有时甚至产生摩擦和误会,学校应该让他们学习如何跟不同背景的小朋友沟通与共处。 另外,我们要引导未来主人翁,面对进入社会后所将面对的问题,如何自己解决。比方说使用金钱,怎么面对挫折,怎么与大家合作完成一个劳作,养成运动爱好与习惯,怎么样面对遭霸凌问题。 这些对小朋友的教育来讲,非常重要。参考芬兰、丹麦的小学课程设计,他们会让小孩子学习做菜、做家事、学习到社会上跟不同年龄与职业的人沟通,学习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风俗文化。这些对于整体国家民众质量与国际竞争力、孩子成长以后的健全人格养成,都非常重要。所以小学教育不应该以知识传授为主,应该以人格养成作为主要目标。这必须从我们的教育制度,从校长、老师、家长的观念,一步一步做翻转。 接下来谈中学,初中时期,最重要的是让未来国家和地区的民众,对于重要的知识领域,都具备一定的基础。他们需要了解如何欣赏音乐、培养美感,了解数学跟物理的世界,更需要养成历史、地理或其他人文的修养。所以应该让初中的学生接触广泛的学科,但是每个学科教学内容,不要把它弄得太难,难到小朋友看到这样的东西就知难而退。 如果我们让初中生在开始接触某个知识领域初期就有很大挫折感,可能造成这位未来公民一生都不会再接触这样东西。比如:把英文教得太难,学生可能到了高中、大学避英文唯恐不及,不可能再继续学习。数学、物理何尝不是如此?初中教育应该是广而浅,让学生博学,造就一个文明国家和地区民众的普识根基。 高中开始分科,有人走文科,有人走理科,这时候便可以将文或理学门,做扎实的知识培育,甚至让基础比较优秀、具有特殊天分的学生,在学习的进度及深度,比其他同学稍微难一些、快一些,这就是孔子所谓的因材施教,让本身具备天分的学生,将来上大学以后,更可以发挥杰出的表现。 高中教育应该分门也应该分级,让不同学生学到同一学科里不相同等级的知识。比如以理工科来说,少数学生可以开始学习微积分、高等物理。再比如说文科或艺术科目,学生可以开始创作,这是高中教育制度所需要建构的多元。 如果我们把小学、初中、高中教育做了这样的定位后,到了大学就可以实施台大叶丙成教授所提倡的“翻转教育”,老师把他要教授的知识或者参考书籍完全放在网络上,学生在到课堂之前先温习,自己阅读、自己观看。 那课堂又做什么呢?课堂是让同学跟老师之间,就他们已经准备的东西做讨论,有人提出不同看法,有人提出不同问题,大家彼此切磋。这样的教育可以养成高等学门里,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甚至于更具有创造性。 我认为以上的教育安排,才是一个文明先进国家和地区所需要有的教育政策,也是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根本基础。我不了解为什么我们的台湾地区领导人、教育主管机关、社会精英,不能把这个思想落实在我们的小学、初中、高中? 当然,最需要思想翻转的可能是家长。如果大多数家长能够理解,学校所需要培养的,不是一个考上建中或台大的孩子,而是健全人格、身心平衡、未来对社会有贡献的子弟,那么家长就应该参考我所描述的全人制教育,翻转自己的思想了。(作者为资深公共政策评论员) |
相关阅读:
- [ 06-27]台湾“中华茶联”厦门设代表处 盼两岸同推茶文化
- [ 06-24]台湾学者:民调显示八成以上台胞要求两岸和平
- [ 06-23]大陆游客减145万 台湾观光业一年损失600多亿
- [ 06-23]台综院上调台湾今年经济增长率至2.01%
- [ 06-23]蔡英文民怨累积能力台湾罕见 必将自食其果
- [ 06-23]台湾青年薛皓的大陆印象:想象与现实并不一样
- [ 06-23]台媒评台湾经济现状:看别人脸色吃饭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