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台海> 海峡评论 > 正文

“两岸一家亲”理念的情、理、法

2017-11-22 15:57:06 钟厚涛 来源:中国台湾网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两岸一家亲”理念是习近平对台工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陆几代领导集体长期对台政策思想的承继和发展,是一个同时融合了“情、理、法”三位一体的重要理论创新,对于推动两岸同胞携手同心、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亲情、同胞情、民族情,情情感动人心

认真研读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历次重要涉台讲话,可以发现贯穿其讲话的主线都是一个“情”字。“两岸一家亲”理念的提出,更是如此,充满着浓郁的亲情、同胞情和民族情。

首先是水乳交融的浓浓亲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两岸本来就是血脉相连、水乳交融的一家人,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心之相系、情之相融,没有什么力量能够把两岸同胞给人为割裂开来。显然,“两岸一家亲”理念的提出,是对两岸现实的一种客观表述,这既根植于两岸同胞共同的血脉传承,也扎根于彼此相通的历史文化。

无论是几百年前跨越“黑水沟”到台湾“讨生活”,还是几十年前因为特殊历史原因迁徙到台湾,广大台湾同胞都是大陆同胞的骨肉天亲,都是打断骨头筋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这种骨肉之情是与生俱来的,是浑然天成的,也是任何力量都不可能将之磨灭的。在过往的历史风云中,无论两岸关系如何起起伏伏,但两岸同胞对于亲情的渴望却从未中断,两岸同胞对于团圆的向往也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原动力之一,并直接催生促成了30年前两岸交流的正式开启。

其次是休戚与共的炽热同胞情。两岸同胞并非岛内某些别有用心的政治人物所虚构出来的“远亲”或是“近邻”关系,而是都是流着相同血液、都是炎黄子孙的一家人。既然是一家人,大陆对于台湾同胞的历史遭遇向来感同身受。习近平总书记也一直念兹在兹,记在心头,多次深情地表示,台湾同胞因为特殊的历史遭遇和社会环境,产生了特定的心态,大陆对此充分理解,完全可以感受到台湾同胞的心情。

对于如何化解台湾同胞因为历史原因造成的特殊心结,习近平总书记也开出了自己的“灵丹妙方”,那就是以“两岸一家亲”的亲情去换位思考,耐心倾听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痛,以同理心去感受台湾同胞的历史境遇,以包容心去化解台湾同胞的心灵隔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熨平心里创伤需要亲情,解决现实问题需要真情,我们有耐心,但更有信心。亲情不仅能疗伤止痛,化解心结,而且能实现心灵契合。显然,“两岸一家亲”不仅是对两岸同胞关系的客观描述,它同样也是化解台湾同胞心理悲情和认同错位的一剂良方。既然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一家人,彼此就不会有解不开的心结。

再次是共圆中国梦的民族情。两岸虽然隔着一湾浅浅的海峡,但两岸同胞的命运却始终是紧密相连。过往数百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民族强盛,两岸同胞则会共享盛世之福;反之,民族若是羸弱,两岸同胞也必然会遭受灾祸。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也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一几代人的夙愿。

在这一伟大进程中,台湾同胞自然不能缺席。实现中国梦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心愿,需要两岸同胞携手并进,精诚合作。未来两岸同胞需要在“两岸一家亲”理念的指引下,相互扶持,不分你我,共同参与到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来。

以“一中原则”作为义理根基

“两岸一家亲”理念既是对两岸同胞亲情的一种殷切呼唤,也是对两岸同胞彼此关系性质的一种政治定位,它的核心要义是“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或者说,在两岸关系语境下,习近平所说的“两岸一家亲”其实就是“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代名词。只有在“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这一根本前提下,“两岸一家亲”才能有其得以成立的基础和空间。如果脱离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这一基本事实,那么“两岸一家亲”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由于各种错综复杂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因素叠加效应,两岸至今没有实现统一,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同属一个民族的客观现实,却从来没有发生过任何变化,也不可能发生任何变化。两岸在主权和领土上的一体地位从未发生过改变,未来两岸之间的统一不会是主权和领土的再造,而是两岸政治对立的现状被彻底终结。在“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这一根本前提下,中国大陆本着“两岸一家亲”的理念,从未忘却过近在咫尺却又看似“远在天涯”的广大台湾同胞,一直心系于此,不断为增进两岸民众交流,增加广大台湾同胞福祉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为打破两岸封闭隔绝的冰冷状态,早在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向台湾当局隔空喊话,呼吁两岸通过商谈尽快结束敌对状态,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同胞直接接触,互通信息。此后,中国大陆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坚定不移地将强化两岸交流、推动两岸和平发展作为对台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我们的政策感召和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1987年两岸紧闭38年之久的大门终于被缓缓打开,此后两岸各项交流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两岸政治、经济、文化、人员往来等各个领域都屡屡打破历史记录,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描绘了一道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两岸交流30年的历史经验证明,“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也是“两岸一家亲”理念能否落地生根的根基。没有“一中原则”这一定海神针来稳定大局,和平发展之舟就会遭遇惊涛骇浪,“两岸一家亲”理念的落实也将遭遇严峻考验。

历史同样证明,“两岸一家亲”理念的全面落实既是扎根于“一个中国原则”这一根基之上,又会进一步维护和强化岛内民众对于“一个中国原则”的认知。李登辉、陈水扁执政时期,台湾当局由于特定的意识形态作祟,竭力通过“两国论”、“一边一国论”等错误的宣传话语来误导台湾同胞。而蔡英文上台后,同样在文化、社会等领域大肆推动“去中国化”进程,妄图使台湾同胞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只知有台湾不知有中国”,进一步扭曲他们的身份认同,淡化他们的中国认知。但从岛内各项民调来看,无论李登辉、陈水扁、蔡英文等政治人物如何歇斯底里地在岛内全面推行分离意识,岛内民众对于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却从未有根本性下降,始终维持在80%到90%左右,具有高稳定结构。铁的事实说明,中国大陆以“两岸一家亲”理念为指导,坚守不渝地推动两岸同胞交流,既为广大同胞的现实福祉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对他们的家国认同产生了正确的导向性作用,避免被一些错误的“台独”言论所诱导。

以法治思维巩固“两岸一家亲”理念

30年来,两岸交流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虽然历经风风雨雨,却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行,这其中既与两岸同胞的不懈努力息息相关,也与中国大陆运用法治化思维为“两岸一家亲”理念提供制度化保障密不可分。

在两岸经贸往来方面,为切实保护广大台湾同胞在大陆的合法权益,鼓励和促进广大台湾工商企业和基层民众来大陆投资兴业,深度参与大陆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分享大陆发展机遇,中国大陆与时俱进地根据时代需求果断推出了《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这也为广大台湾同胞特别是几十万台商在大陆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最为坚强的法律保障,从事务层面真正将“两岸一家亲”理念落至实处。《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的出台,也进一步掀起了广大台商西进的热情。相关数据表明,1987年至2016年,大陆方面累计批准台湾同胞投资项目高达10万个,实际使用台资658.4亿美元;两岸贸易额累计达到2.2万亿美元,2014年达到历史高点1983亿美元。

在人员交流方面,中国大陆向来鼓励两岸同胞自由往来,增进了解,并专门制定《中国公民往来台湾地区管理办法》,切实为两岸同胞探亲访友、旅游观光,开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领域交流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保障。目前两岸人员交流已经形成了不可逆转的良好格局,从1987年至2016年,两岸人员往来累计达1.2亿人次,2015年达到历史高峰985万人次。在两岸民众如此密切的互动当中,广大台湾同胞也对“两岸一家亲”理念有了更加切身的体会。

在反对“台独”方面,中国大陆因应形势需要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对“台独”分裂分子给予了当头棒喝,也为继续推动“两岸一家亲”理念创造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两岸30年的交流,一路披荆斩棘,遭遇坎坎坷坷,其中最大的威胁就是“台独”分子的屡屡挑衅。为了进一步明晰大陆立场,挫败“台独”分裂势力的图谋,中国大陆于2005年推出《反分裂国家法》,首次明确提出了在三种情况下大陆将使用“非和平手段”处理台湾问题的底线。这一法律的通过,对“台独”势力构成了强大的震慑效应,也进一步清除了落实“两岸一家亲”理念时曾经遭遇到的种种干扰因素。

结语

“两岸一家亲”理念作为习近平对台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丰富,意涵深远,兼具情、理、法三个重要维度,既有感性的呼唤,又有理性的彰明,同时还有法律的保障,三者相得益彰,缺一不可。无论是血脉相连的亲情,命运与共的同胞情,还是共圆中国梦的民族情,都是“两岸一家亲”理念最为动人心弦的核心要义,极富号召力和感染力。而“两岸一家亲”理念要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就必须建立在“两岸同属一中”这一义理基础之上,同时还需要运用法治思维提供制度化保障,只有如此才能够确保“两岸一家亲”理念行稳致远,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长远发展。

(钟厚涛,作者系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