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海峡媒体峰会现场 东南网12月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陈梦婕) 科技为媒体发展打开无限可能 当前,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各式各样的阅读终端蓬勃兴起,当代新闻受众的阅读选择和审美需求都发生了极大改变,传统媒体面临转型变革。在第八届海峡媒体峰会上,如何应用新技术、新手段打造融媒体,迎接新时代,成为两岸新闻人共同关注的一个重点。 福建日报社(报业集团)总编辑梁建平认为,“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是从事传播的媒体人必须认真学习并努力践行的一个紧迫任务。他以福建日报十九大宣传报道为例进行说明。十九大期间,福建日报社以报、网、端、微一体运作的方式组织宣传报道,虽然纸媒报道量也创历史新高,但真正传播多、传播快且影响力大的,还是网、端、微的报道,例如“我给十九大寄封明信片”活动,大会前通过《新福建》客户端和官微发布,7天点击量超过20万次;“请查收福建人民的民生大礼包”H5页面,会议期间点击量超过11万次;“一起来学十九大”线上活动,3天点击量破百万次,总点击量超500万次。这都是传统传播方式所无法匹敌的。 台湾联合报在融媒体改革上已历经10年摸索,该社社长项国宁表示,从报业经营角度看,新科技带来了威胁和冲击,可是从另一角度看,新技术也为传统媒体带来更多传播的机会。可以开放平台接纳更多民间优秀内容上传,对于不爱读报的年轻人,可以在新的媒体平台上制作符合他们阅读口味的内容来吸引他们。“不用害怕新科技,要学着善用它。”项国宁说。 创新中华文化的传播手段 如今在互联网上,只要丢一段搞笑古怪的讨巧视频,点击率很快就会飚升。“但难道媒体就只能做这些吗?”联合报系事业处影音部营运长方仰忠的反思引起许多同行的共鸣。“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新闻报道通过融媒体的手段加以有效传播,推动社会正向发展,夯实文脉根基依然是媒体的核心价值所在。 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季星星表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华民族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孕育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海峡两岸的媒体深深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中,共同汲取着中华文化的丰富营养,“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两岸媒体同仁的努力推动下,中华文化将会进一步发展,繁荣兴旺”。 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谢国明说,文化传播的主力是青年一代,而青年与新技术有着天然的亲缘。各种统计数据都证明,青年接受信息的主要途径是智能手机,这就要求我们创新传播手段,大胆利用新技术传播中华文化,用技术创新迭代吸引青年一代。 整合两岸媒体资源共谋发展 今年是两岸开启交流30周年,在此过程中新闻媒体人士发挥了破冰作用。30年来,两岸新闻交流成绩斐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向到双向,交流渠道逐渐拓宽,内容不断丰富,形式日益多样,涵盖人员往来、交流互访、稿件互换、供稿供版、联合采访、合作拍摄、节目引进、人才培养等方方面面。 现在,在台湾旺旺中时媒体集团的“翻爆”APP上,除了可以阅读集团出版的《中国时报》《旺报》等三报三刊,还能看到《新华每日电讯》《环球时报》《瞭望周刊》《新民晚报》四份大陆主流报刊。旺中集团总部发言人刘善群认为,未来两岸在媒体资料库的整合开放方面也将大有可为。他借用马云的话表示,未来30年,数据将成为生产资料。如果不数据化,不和互联网相连,那么将比不通电更可怕。 “媒体资料库可预测未来。”刘善群说,媒体天天产生数据,媒体的数据库就是最好的数据源。目前,新闻资料的获取多为免费,但媒体资料库则为各媒体所独有,两岸如能将此加以整合,形成智能数据,将有可能成为下一个“金矿”。 |
相关阅读:
- [ 12-06]第八届海峡媒体峰会在福建漳州举行
- [ 12-04]打造全媒体线上线下互动平台 《海峡导报》读者嘉年华开幕
- [ 11-30]海峡保险成为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官方唯一指定保险服务提供商
- [ 11-30]海峡蔬菜批发市场健全完善追溯体系建设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