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福建与台湾一水之隔,两地渔村无论是自然风光、民俗信俗,还是生产作业方式、转型发展之路,都有许多相似之处。吴文益、秦铭发表示,闽台有许多同名(同宗)村,希望双方能多来往、多交流,互相学习借鉴转型经验,造福两岸渔民。
卯澳渔村的海堤彩绘长廊,讲述渔村的故事。 酷似平潭的卯澳村 东北角位于台湾东北隅,海岸线全长66公里,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是岛内最美的一条“蓝色公路”。在这条公路上,有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卯澳渔村,一直保持着传统的渔村风貌,尤其是当地的石头厝,让人不禁想起了福建的平潭。 “这里确实跟平潭渔村很像,不仅都有辽阔的海域,石头搭建的房屋,而且还有小舢板,不少渔民至今保持着传统捕捞的作业方式。不过,随着渔业资源的匮乏,两岸渔村都面临转型升级的问题。”三年前,台北海洋科技大学海峡休闲观光系教授庄庆达来到卯澳渔村,对村庄的发展进行了重新规划。 按照庄庆达的规划,卯澳渔村重点从生产、生活、生态、生命四方面转型。生产,是指让村民们在传统捕捞之外,发展养殖业、水产品加工业,让渔获资源恢复生息;生活,是指让渔村更加整洁舒适,成为宜居之所;生态,是指注重渔村生态环境保护;生命,是指让卯澳渔村成为孩子了解海洋知识的基地,吸引人们到卯澳游览。 “其实,这些举措说到底就是希望卯澳渔村在传统捕捞、养殖之外,增加休闲观光的增收渠道。”庄庆达曾应邀走访了平潭的许多渔村,并协助制定发展规划。他认为,两岸渔村都处在转型路上,未来多元发展的同时,应保持渔村的原味,比如,用废弃的渔网、漂流木等装饰渔村,增加渔村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
更多>>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