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海峡论坛”举行期间,笔者有幸受邀参与分论坛“第六届中华文化发展论坛”,因此有机会能够与来自全台各地的台湾同胞一起相聚美丽的鹭岛厦门,共飨这场一年一度两岸民间最大的交流盛宴。海峡论坛到今年已经举办十届了,本届论坛延续“扩大民间交流、深化融合发展”的主题,分青年交流、基层交流、文化交流和经济交流四大板块,规划了36项多达49场活动,福建各设区市还同期举办18项活动。内容之多元,形式之丰富,各界参与之广泛,都超越以往。 此次论坛有近万名的台湾同胞参与,据媒体报道这几天“台湾各界人士挤满厦门机场”,就笔者个人感受也的确如此,在厦门机场随处可见接待参会台胞的牌子,笔者参与的“第六届中华文化发展论坛”共有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和青年代表180余人与会,也是台湾嘉宾比大陆嘉宾还要多。可见在蔡英文当局对台胞赴陆进行各种限制,对两岸交流进行层层阻挠的情况下,台胞赴陆的热情反而更为高涨,两岸交流的大趋势也不可阻挡。 笔者作为此次海峡论坛的亲历者、见证者和参与者,有不少切身体会和感想。 第一是此次参会青年多,以80、90后为主。“第六届中华文化发展论坛”的主题是“文化创新与青年担当”,包含三个子议题“文化自信与青年未来”、“网络文化与青年担当”、“文化创新与青年机遇”。或许是因为主题与青年相关,本次论坛的参与者多是来自海峡两岸的青年,有青年学者、陆生、台生,还有台湾青年创业者。两岸青年们齐聚一堂,畅所欲言,轻松自由的交流,激荡出思维的火花,年轻人的朝气与活力展露无遗。除“第六届中华文化发展论坛”外,作为本次海峡论坛四大板块之一的“青年交流”,包括了海峡青年论坛、海峡两岸青少年新媒体文创论坛、海峡两岸青年文创产品集市(展销会)、在闽台青就业创业好故事分享会暨菁英颁奖典礼等9项活动,吸引了很多有意愿到大陆求学、就业、创业的台湾青年前来参与,希望借此先到大陆看看,或者了解实习、就业的相关资讯,希望寻找未来发展机会。“第十届海峡论坛”还首度开放网络报名,并对没有来过大陆和福建的台湾同胞予以优先报名权,这又吸引了更多的台湾“首来族”青年到厦门参会。 第二是“31条惠台措施”后续“磁吸效应”明显。在笔者参与的“中华文化发展论坛”中,也有不少已经到大陆就业、创业的台湾青年,他们除了谈到论坛的主题“文化创新与青年担当”外,也分享了自己到大陆的经历。台青林大为来自台南,小时候的生活环境“绿色”氛围浓厚,对大陆有很多负面印象和误解。但是自从亲自来过大陆以后,对大陆的看法完全改观。目前作为一个在大陆的创业台青,他在厦门经营着一家医疗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林大为在论坛上感慨到,大陆现在出台的各项惠台措施真的很优渥,他就申请到了10万元的创业基金,还有每个月2000元人民币的补助,真的让台青“很有感”。他也提到近期台湾高中生报考大陆高校人数“爆棚”的现象,他说相信随着各地惠台措施细则的不断推出,会吸引更多台湾青年到大陆求学、就业、创业。另一位在陆台籍青年教师李炯毅也分享了他的感受,他说作为一名美术专业的高校教师,真的觉得在大陆的美术教师待遇要比在台湾的好,因为大陆有制度优势,除了可以在高校任教外,还可以进入省市级的美术协会或机构任职,甚至成为政协或人大代表。李炯毅说,目前已有12个省市开放台籍人士到大陆事业单位就职,他希望可以开放更多,并且让大陆的相关政策和工作资讯更快、更好的传递给台湾青年,这样肯定会有更多台青、包括台湾高校教师选择到大陆工作。 第三是两岸青年的“生活娱乐圈”变得越来越像,两岸青年的融合正悄然发生。笔者参加这次论坛观察到,两岸青年间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多,很多大陆的网络词汇、流行词汇,不用专门解释,台湾青年们都能听得懂。正如笔者在提交给论坛的论文《从文化认同角度促进两岸青年的心灵契合》一文中写到,“文化自信是增强文化认同的源动力,而文化认同是实现心灵契合的最佳路径”。随着大陆的快速发展及经济地位的提高,我们的文化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在电影方面,大陆电影市场已经达到500亿元以上的规模,成为仅次于北美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在电视剧、综艺节目制作方面,大陆每年的产值也已超过千亿元。近年来,大陆综艺节目不断“登岛”,受到台湾年轻人的热捧。《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这,就是街舞》等,收视率都很不错,台湾青年不仅与大陆青年一样“追”看节目,甚至有不少台湾年轻人跑到大陆“追星”。参加此次论坛的台湾女孩郭雪筠也有类似看法,她说曾经有一个她同事的小孩对她说想要去重庆找王俊凯,“那可是个南部的小孩子”。她认为,更年轻一辈的台湾青少年,比如00后、10后,以及在大陆读大学的台湾青年,想法已经与她那一辈台湾青年不一样。随着两岸交流不断加深,越来越多台湾年轻人“登陆”,两岸年轻人的“隔阂”正不断减少。“在台北生活,与在北京生活,没什么太大区别,这代表台湾青年的两岸界限已经模糊了,这才是两岸融合的第一步。” 大陆30年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国家强盛、社会进步和文明提升,让大陆社会迸发出强大的活力和创造力,这是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忽视的,大陆对台工作又在此时进行了一次深刻变迁,以“同等待遇”、“惠台新政”实践现实层面的“两岸一家亲”;以“文化自信”、“文化认同”促进精神层面的两岸心灵契合,用面向台湾普通民众的“单向、直接、全方位惠台”开启“事实统一”进程,这一工作的成效已初步显现。而这一切的前提都离不开“交流”,不论两岸关系如何起伏变幻,两岸民众间的交流是不应停止,也无法停止的。交流是深化两岸融合的必由之路,走过风雨十年的海峡论坛对此给出了最好的答案。(任冬梅,作者系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博士)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