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贝壳,见证两岸情缘
2023-02-01 08:26:5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玮 作者:程枝文康桂箖(左一)和蒋心忠(左二)在切磋贝雕灯笼技艺。 东南网2月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程枝文)贝壳是大海的馈赠,经过一番雕琢,身价大涨。平潭的民间手工艺人蒋心忠,就有一双化腐朽为神奇的巧手,能让普通的贝壳变身成精美的工艺品,叫人爱不释手。 近日,在平潭海坛街道中南村35号的贝雕工坊内,伴着机器的嘈杂声,年逾八旬的蒋心忠与他的两名徒弟正认真地复制一件以宝岛台湾为题材的贝雕作品。 前一阵子,蒋心忠前往平潭68海里景区,这里是祖国大陆距离台湾本岛最近的地方。站在海边,海风习习,他想起了自己少年时跟随林国钦等老艺人用贝壳制作台湾地图的往事。 如今的平潭,早已从海防前线转变为大陆对台交流合作的先行区,游客纷至沓来,旅游产品热卖。与贝雕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蒋心忠,寻思制作结合台湾元素的贝雕作品,投放市场一定不同凡响。 说干就干。蒋心忠翻出相册,找到当年的贝雕作品图《祖国的台湾》。要体现被海洋围绕的台湾岛,先得画出岛的轮廓,再以贝壳填充……与雕刻技术打了几十年交道的蒋心忠胸有成竹,仅用3天时间,就复制完成了这件贝雕作品。 “我用红色的小米螺、白色三角贝、指甲贝等小螺贝代表绵延优美的海岸线,用翠绿色的青衣螺构成南北走向的台湾岛中央山脉。”蒋心忠复刻出了一个迷人多姿的宝岛台湾,也打开了他回忆的闸门。 时间回到1955年,蒋心忠那时还是一名12岁的小学生。在美术老师林国钦带领下,他和同学们常到海边捡拾贝壳,然后拿回家清洗、打磨、粘贴,制作出一件件精致的贝雕作品。蒋心忠的贝雕情结自此种下。 后来,16岁的蒋心忠成为贝雕厂的首批工人。从学徒工升职为技术员、车间主任、技术厂长、副厂长……蒋心忠在贝雕厂一待就是40年,他经手制作的各种贝雕作品走出平潭,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然而,上世纪90年代,由于难以适应市场化的竞争环境,曾经名噪一时的平潭贝雕产业逐渐沉寂。 “贝雕艺术不仅是平潭文化的根与魂,更是数代人的美好回忆,若弄丢了,这是一大损失。”作为贝雕老艺人,蒋心忠时常有感而发,他希望能够将贝雕艺人重新召集起来,把这门平潭民间传统技艺发扬光大。 2020年,蒋心忠再度出山,与弟子成立福建贝雕(平潭)艺术馆。次年,他拥有了一个手艺人新的身份标识——平潭贝雕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 前一阵子,在蒋心忠的工作室里,有一位台胞频频出入。她叫康桂箖,来自台湾云林县,是一位台湾伞灯制作传承人。2018年,她在平潭台湾免税市场开办“闽台民间彩绘”和“岚台传统灯笼”两家观光工坊。去年,岚台伞灯成功获批平潭区级非遗传承项目,康桂箖希望与蒋心忠合作,创新开发贝雕灯笼。 秉持共同理想,双方一拍即合。他们前后花了一个月时间,制作了四盏贝雕灯笼。最令蒋心忠满意的一盏名为“松鹤朝阳”的伞灯,灯笼骨架选用台湾当地三年生的高山桂竹,灯笼上粘贴着蒋心忠巧思制作的贝雕——冉冉升起的旭日、展翅翱翔的白鹤、苍劲有力的梅树、飘逸灵动的梅花等……所有的贝壳材料都来自平潭本地,作品寓意益寿延年、欣欣向荣。 去年11月,第十六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上,这件贝雕灯笼一经亮相,就深受海峡两岸参展商的关注和青睐。“几次合作制作贝雕灯笼,拓宽了我的思路,我能看到贝雕灯笼的市场前景。”蒋心忠说,下一步他想创作关于台湾阿里山、平潭半洋石帆等风景名胜的贝雕灯笼,将海峡两岸的旖旎风光,都雕刻在这盏小小的灯笼上。 “要做具有特色的原创品,就要学会借力使力,与其他平潭文创产品相融共辉,共同打造平潭特色文化伴手礼。”蒋心忠的话语中充满着向往,新的一年,他畅想着“海峡号”复航,一定要带着贝雕伞灯去台湾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