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台海_ > 闽台交流> 正文
分享到:

守护共同的文化记忆——台湾青年郑孟桓的创业故事

2023-07-06 08:40:06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陈玮  作者:陈梦婕

image.png

  郑孟桓带领小朋友练习投壶。

东南网7月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陈梦婕)“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到饱,初四神落天,初五假开……”许多年前,这是在闽南地区耳熟能详的童谣。如今,它们由一群“小小城市代言人”重新演绎,并在厦门市集美区后溪镇城内村录制成小视频在网上传播。眼尖的观众会发现,在小视频中,常有一个胖胖的可爱身影,他就是来自台湾的研学老师——“六六”郑孟桓。

三年前,郑孟桓创办了六六宝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并加入厦门忆起集合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担任训练长。化学硕士出身的郑孟桓从小热爱中华文化。取名“六六”,即源自周礼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华传统文化里藏着大智慧,至今依然让人受益。但是如何让青少年接受、喜欢,而又不感到像背课文一样枯燥,是我创办工作室的初衷。”

古厝林立的城内村被郑孟桓看中,选做自己研学活动的“根据地”。“我第一次到城内村,感觉就像回家一样。”尽管当时城内村很多老厝年久失修,十分破旧。不过他惊喜地发现,这里有施琅驻军修城留下的遗迹,还有非遗传承项目五祖拳、宋江阵等。城内村的霞城城隍庙至今依然保留有完整的阵头文化,还是台北霞海城隍庙的祖庙,两者渊源颇深。

“都市里高楼林立,我们身在闽南,为什么不让孩子们去了解自己脚下这片土地呢?”郑孟桓认为,城内村离市区很近,一步一景都是闽南文化研学的优质资源,一砖一瓦诉说的都是两岸割舍不断的情缘、文缘。孩子们缺的可能只是一扇“门”。2021年,郑孟桓在城内村举办了首期以“小小城市代言人”为主题的研学课程,100多名两岸青少年在这里一站式体验了地道的闽南文化。

从城隍爷的阵头文化到闽南庙会的舞狮,从红砖古厝到拱辰门,每一段历史都化身成一道关卡,等着孩子们来挑战。当然,小朋友最喜欢的还是美食。春卷、咸饭和面线糊等闽南小吃以鲜香闻名,是闽南人割舍不了的味蕾记忆。郑孟桓请来城内村的阿嬷亲自带着大家下厨,再现地道的古早味。这还没完,还有任务——孩子们得学会一首闽南童谣:“阿婆在卖蚵仔面线,一碗才卖七块半。大家赶紧过来看。咸淡正好真好吃,一天可卖五大锅。”孩子们摇头晃脑唱着童谣、吃着闽南美食,还录制成视频上传网络,引来点赞无数;最后,拱辰门前再跟着师傅打一套五祖拳,或是学一出布袋木偶戏,正好消食解困。

在城内一片红砖屋瓦中,还有几座老洋楼点缀其间。上个世纪初,到南洋辛苦打拼的城内人回乡盖起了洋楼,也把南洋花砖带回了家。古厝与洋楼并立的城内村,代表了厦门开放与包容的气质。郑孟桓把这段历史开发成了美育课程,让孩子们亲手绘制一块花砖。在一笔一画间,一段爱拼会赢的闽南往事重新浮现。

今年,郑孟桓又有了个新身份——城内村城隍庙“月老”。在海峡论坛·两岸特色庙会上,他扮演的月老在3天时间内就牵了1000多条“红线”,现场成功求婚和表白的情侣超过20对。庙会抖音播放量177万+,引爆全网。“我和几个台湾小伙伴都非常喜爱闽南文化,因此,希望能够通过这样活泼的方式,吸引更多年轻人来到这个原汁原味的闽南村落,也希望这个古老的村庄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郑孟桓说。

在集美创业这几年,郑孟桓还深入走访了集美学村。在他看来,这也是闽南文化独一无二的宝藏。比如,集美学村的创办人,就是被誉为“华侨旗帜”的陈嘉庚,他一生勤俭,倾巨资办学。他的爱国爱乡故事至今仍被人们传颂。在带着孩子们参观时,郑孟桓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大家把所见所闻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最后以作品的形式呈现出来。最终,他和小伙伴们决定以戏剧作为载体。在陈嘉庚故居,先生生前简朴的衣食住行、他的豪言壮语“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等都成了孩子们创作的灵感和素材。写剧本时,孩子们“穿越时空”,开始思考嘉庚先生当年面对家国动荡时会怎么说、怎么做。“研学不是往脑子里装知识点,而是一个主动探究学习的过程。”郑孟桓告诉记者,通过演绎,孩子们真正走入了人物内心,走入那段历史,而先生的一言一行也在潜移默化地感染影响着孩子们。

“我的祖先也是来自闽南,不论是红砖古厝、城隍庙还是嘉庚精神,都是我们共同的记忆和宝贵财富,我希望通过研学、庙会等有趣的形式让更多人来认识、保护它。而孩子们不但是闽南文化的传承人,更是最好的代言人。”郑孟桓说。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