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推荐 > 正文

南平:这是一座有韵味的古镇

2017-09-13 17:37:49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张静  

留住古味,散发悠悠古韵

走进和平古镇,悠悠古韵扑面而来。一条600多米的青石板古街,素有“福建第一街”之称,近百条鹅卵石巷道,随形就势而成“九曲十三弯”,近300栋青砖灰瓦的明清古建筑鳞次栉比,既有中原古风,又有闽北特色,文化积淀深厚。特别是5座大夫第及陈氏贡元宅等,雕梁画栋,飞檐斗拱,堪称古建筑瑰宝。

“古镇完整保留古味古韵,靠的是十来年持续发力。”和平镇原镇长章锦华说,他亲眼见证了千年古镇的华丽转身。从2002年开始,正是在省里的指导和支持下,古镇的保护开发工作翻开了新的篇章。

规划先行,谋定后动。邵武请来全国顶级专家——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阮仪三教授团队,编制《和平古镇保护与整治规划》《和平古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平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为和平古镇绘制了发展蓝图。

和平镇镇长邓炜华说,镇里运用政策叠加效应,破解资金瓶颈,投入近4亿元推进保护开发。15年来,按“修旧如旧、以存取真”原则,培养一支当地古建修复队伍,对古镇内所有文物进行预防性保护和抢救性保护,古民居经立面改造和线缆下地,完成20多栋明清古建筑的收储和修缮,恢复600米古街风貌及青石板路面。

为留住古镇的烟火味,小镇将保护开发和环境提升两手抓,建了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留住了原居民,留住了原生态。

这样,古镇构筑了一种良性发展的生态,既留住小镇的“形”,又留住传统乡村生产生活,韵味十足,相得益彰。

留住文脉,延续古镇风韵

千年古镇,数不尽风流。

邵武市博物馆老馆长傅唤民说,古镇孕育了灿若繁星的传统文化。因史上入闽三道之一的愁思岭隘道就在和平镇境内,是中原文化进入福建的通道之一。和平书院创办于五代后唐,是中国最早创建的书院之一。此外,古镇还是太极祖师张三丰的诞生地,太极养生文化源远流长;峭山公是海内外“紫云黄氏”的鼻祖,和平成为黄氏后裔寻根祖地。古镇还有众多民俗传统,如傩舞、三角戏等。

为深入挖掘古镇文化底蕴,傅唤民等人驻扎在古镇,白天走村入户,翻阅族谱、县志、乡志,晚上挑灯疾书,一连三个多月,全面梳理古镇历史记忆,彰显古镇风韵。

延续文脉,才能留住古镇之魂。邓炜华说,古镇利用传统文化资源,让游客随时能触摸文化脉搏、感知文化神韵、汲取文化营养。将书院文化作为解读古镇的文化密码,深入挖掘书院精神的耕读传家、崇文重教内容,让古镇成为一个让人向往的地方。利用张三丰太极文化,举办全国传统武术大赛、太极拳比赛等赛事,打响邵武“张三丰太极文化”城市名片。

“为让文旅更深度融合,我们还搭建和平戏院,增设县丞署审案实景演出、傩舞民间艺术表演等项目,打响文化和平品牌。”邓炜华说。

留住乡愁,古镇焕发新姿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清华大学教授陈志华等专家学者不约而同评价说,和平镇保留如此完整的古街区,全国少见。

邵武理清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来开发旅游”的思路,通过原生态开发,留住了乡愁。因此,古镇全力打造邵武休闲旅游发展的旗舰,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福建省乡村旅游休闲集镇。

旅游层次不断丰富,从古镇参观游向农业体验游、文化体验游等多维度拓展。作为和平游浆豆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80后返乡青年黄东华继承了老手艺,将传统技艺从后堂搬到前台,增加游客的旅游体验,“一块豆腐百年酵,一口咬下味百年”的游浆豆腐大放光彩。“和平游浆豆腐制作工艺很特别,不添加石膏或盐卤,用陈浆作为酵母来制作,游客慕名而来,销售量翻了一番,还卖到福州,月收入1万多元没问题。”黄东华说。

旅游,带富一方百姓。今年46岁的和平村人黄学义放弃竹制品企业车间主任的工作,当了一名导游。“这份职业既宣传了祖辈留下来的宝贝,每月又有三四千元收入,称心如意。村里其他人都从旅游业中分了一杯羹,一些人开发农事体验项目,创设‘金秋拾稻’‘稻浪抓鱼’等丰富多彩的农事体验活动,农家乐等新业态纷纷兴起。”黄学义说。

“目前,古镇欲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坚持走挖掘及发扬特色古镇文化、旅游与生态农业相结合、开发当地特色自然景观景点,三者和谐共生,让千年古镇重焕光彩。”邵武市领导说。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