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推荐 > 正文

安溪:奏响生态修复“交响曲”

2017-12-13 16:52:0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张静  

崩岗变身经济作物区、废弃矿山重披绿衣、茶山实现生态修复……从破坏生态、竭泽而渔到生态修复、绿色发展,从饱受水土流失之苦到国家生态县,安溪是如何逐步实现转变的?

东南网12月1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程枝文 通讯员 吴清远 文/图)

废弃石材厂上崛起弘桥智谷电商园

安溪是我省种茶大县。然而,常年的无序种茶,严重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山顶光秃,崩岗多,水土流失严重。2008年,安溪启动国家生态县创建工作,践行“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实施“生态立县”“环境优先”战略。近年来,更是加快步伐,因地制宜,创新方法,实现生态修复、绿色发展。

巧治崩岗

“安溪遍地是崩岗,山下良田变河滩,河床高田三尺三,要想高产难上难。”这是安溪曾经流传的顺口溜。2008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全县崩岗多达12828处,占全省一半,仅崩岗侵蚀造成水土流失面积达61平方公里。

“你看,这片崩岗地长出果子了!”看着果园中硕大的蜜柚压弯了枝头,龙门镇洋坑村家庭农场主陈世哲难掩喜悦。2008年,陈世哲乘着县里治理崩岗的东风,承包了600亩崩岗治理地,种植茶树和经济作物。

洋坑村曾是有名的采石村,以前全村终日粉尘飘飞,一片灰蒙蒙。如今行走在洋坑村中,只见花木扶疏,山绿水清。曾为掉石、滑坡而担忧的村民陈金木说:“矿山复绿,不光看着舒服,也觉得安全多了。”

洋坑村巨变,是安溪县坚持生态环保与开发建设良性互动、创新水土保持工作的一个缩影。把崩岗治理区建成经济作物区,并承包给农民,实现水土流失治理、农民增收和水保工程后续管护。

根据崩岗区的不同特征,安溪将崩岗区打造成为经济作物区、工业区、水保生态区、生态旅游区和新农村建设示范区。这五种治理模式,引起各级关注。2005年,水利部在安溪召开总结推广现场会;2013年,全省水保现场会在安溪召开;2015年,全国水保工作会上,安溪作典型发言。

值得一提的是,该县还撬动社会资金参与水土流失治理,实行“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以政府的“有形手”引导市场的“无形手”。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2012年以来,该县累计投入12.4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1万亩。如今,国家生态县、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国家级园林县城、中国十大最美茶乡等荣誉成为她崭新的名片。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