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旅游频道 > 正文

近零碳排放,鼓浪屿怎样成为全国景区先行者?

2022-12-19 17:12:30 作者:陈旻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冯韵

位于鼓浪屿街道龙头社区的绿海鸥琴岛之巢环保教育基地,经常开展各类环保教育、公益活动,带动游客、居民参与。不久前,鼓浪屿近零碳排放景区创建工作顺利通过验收,成为全国首个实现近零碳排放景区的世界文化遗产地。

在厦门思明城资鼓浪屿全域智能运营中心,全岛的园林绿化、城市综管、市政环卫、市政设施和公屋管理,以及城市管理人员、设备、施工作业等尽在掌握。

东南网12月1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陈旻 文/图)

核心提示

福建作为我国首个生态文明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备受关注。鼓浪屿是福建的一张“金名片”,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先行先试,成为全国近零碳排放景区先行者。

11月19日,第三届中国生态文明奖表彰名单出炉,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街道办事处获评“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集体”,是此次全国唯一获奖街道办。

不久前,鼓浪屿近零碳排放景区创建工作顺利通过验收,成为全国首个实现近零碳排放景区的世界文化遗产地。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在做好传承与保护的同时,鼓浪屿正探索出一条绿色低碳发展的新路径,在全省率先实现低碳社区全覆盖。近零碳排放,鼓浪屿怎样成为全国景区先行者?近日,记者登岛寻访其近零碳排放景区的建设之路。

智慧“管家”

赋能生态治理

时值深冬,记者踏上鼓浪屿钢琴码头,放眼望去,满目青翠。午后,码头边草坪开始自动喷灌。

这片草坪,在“鼓浪屿全域智能运营中心”的大屏幕上,被实时清晰展示为“1号草地”。通过智慧喷灌系统设定的干湿度等阈值与灌溉策略,公共草地的灌溉系统会自动开关,实现精准灌溉,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

“在我们的‘数字孪生’三维地图上,可以看到鼓浪屿的每一棵古树名木、每一块地砖。”厦门思明城资鼓浪屿全域智能运营中心的调度运营张海告诉记者,平台覆盖全岛500条街巷,将园林绿化、城市综管、市政环卫、市政设施和公屋管理等全纳入管理,结合无人机巡检,形成全天候对全岛监测。

数字赋能精细化管理,是鼓浪屿近零碳排放景区创建的重要一环。

2021年,思明区开始谋划部署鼓浪屿近零碳排放示范区景区创建工作。但在这风光旖旎的世界文化遗产地,实现近零碳排放并非易事。

“在世界遗产的严格管理制度体系下开展近零碳排放示范区建设,更需要我们在保护历史建筑、人文景观与原生态环境的同时,因地制宜、精细化开展近零碳改造。”思明区生态环境局局长林晔说。

经多部门群策群力,最终制定了“电气岛”“数字岛”“无废岛”“生态岛”“步行岛”等五大战略,开展“数字化平台建设”“低碳交通”“零碳建筑”“电气厨房试点”“推广垃圾分类”等十大行动。

2021年,鼓浪屿街道创新“小岛公共管家”服务,引入思明城市资源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对城市公共空间与公共资源、公共项目实行全流程“管理+服务+运营”。景区内,公共市政设施、主要道路、景点、码头等被串联并网,城市管理人员、设备、施工作业等都进入智能化、网络化管理。

智慧“管家”,成为鼓浪屿提升生态治理能力的加速器。

“此处有垃圾桶污渍”“此处有开关裸露”“古树名木周期性养护”……在运营中心的大屏幕上,不断滚动显示着全岛各处上报的问题,及其完成进度。

“在果皮箱上,我们安装了满溢报警器,当垃圾堆放到一定的高度30分钟后如果无人处理,就会在后台形成报警事件,调度员筛选后派发处理。”张海说,此外,每个员工都有一个“助英台”APP,看到岛上的卫生、安全等问题都可通过APP进行报事,工单会被自动派发到相应的网格管理员手中,网格管理员再就近派发给工人,处理完成后再通过APP进行反馈,后台管理员验收确认……形成一个系统性的报事闭环。

“每天,我们的无人机定时起飞巡查,发现垃圾、绿化或其他问题后也会回传后台派工单前往解决,保障巡检覆盖无死角。”思明城资工作人员张雅婷介绍。

遍布全岛的巡检、报事系统之下,垃圾落地、绿植干枯、占道经营、广告乱粘贴、近岸海漂垃圾……任何岛上问题都逃不过“管家”的眼睛。“定期形成‘工单TOP7’,通过大数据分析后可以更好地作出管理、预判。”张雅婷说,“绣花针式”精细管理,为鼓浪屿低碳建设插上了智慧的翅膀。

打开鼓浪屿数字化低碳管理平台,电力消费、污水处理、液化气使用……景区内主要的碳排放源数据一目了然。通过数据生成的碳数据热力图,形象地展示了景区内的内厝澳社区、龙头社区和龙头路商业街三大碳排放源群。

“可视化展示碳排放源,辅之数据分析功能,可把鼓浪屿碳排放情况实时分析数据与历史同期对比,为景区低碳管理提供参考。”思明区生态环境局环境科负责人汤元胜说,同时,“无形”碳排放的“有形”可视化,也增强了公众对碳排放的理性认识。

“数字岛”的建设还包括“思明碳行者”碳普惠小程序,这个碳普惠公众参与平台,将景区游客和居民的低碳行为转化为碳积分,并与商超、饭店、酒店等进行积分兑换。据统计,平台自上线以来累计完成访问人数16.41万人次,2000余人次参与低碳碳积分积累兑换,总计实现二氧化碳减排量约50吨。

绿“动”琴岛

优化能源结构

行至鼓浪屿漳州路3-3号,一栋砖红色的小楼,乍看与周边建筑并无二致。走近细看,它的外墙红砖隐隐有细碎闪光。原来这是薄膜光伏幕墙,在日光下,每一寸都在发电。

小楼是大德记开关站,曾是鼓浪屿最早的海缆终端站,电力从厦门本岛跨海经此进入琴岛。“退休”后的它,今年华丽转身为福建第一栋“光储直柔”(光伏建筑一体化、分布式储能、直流供电、台区柔性互联)一体化用电建筑。

它外墙的薄膜光伏幕墙,被量身定制为与鼓浪屿红砖相同的颜色,在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同时,保护历史建筑的原始风貌。二楼的窗玻璃也安装有光伏薄膜,透光兼具发电。小楼中的空调、电视等电器插头插座都与常见的不同,只有一个小圆孔,都是直流电专用电器。与交流供电相比,直流电降低了电能损耗。

小楼旁的几个大柜子,则如同“电池”与“配电网”。“这是分布式储能装置与台区柔性互联装置。”国网厦门供电公司鼓浪屿供电所副所长方颖颖告诉记者,它们与光伏发电装置形成了一个直流供电微网。

“白天阳光充裕时,小楼的光伏设备发电自发自用,余电自动储存;夜间,通过储能系统再对建筑进行供电;通过柔性互联,还可将轻载台区的功率输出到重载台区,实现台区负载的自主优化。”方颖颖说,据测算,整楼光伏发电总功率为3000瓦左右,如每天光照12小时可发电30多千瓦时,基本可以实现自发自用,成为真正的“零碳建筑”。仅这一个示范项目,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20吨,为鼓浪屿提供绿色电能。

在龙头路上的厚生林甜汤店中,10多个电陶炉上正汩汩煲着甜品,香甜四溢。“原本甜汤是用明火跟蜂窝煤这种传统的方式烹饪,后来跟供电公司沟通以后,感觉用电陶炉更加环保,并且我们是在居民楼底层的临街店铺,用电会更安全。”店主林晓阳说,因此全部改为了“全电厨房”设备。

在鼓浪屿,越来越多的传统餐饮店用上了“全电厨房”。目前全岛有300多套“全电厨房”厨具,每年可以减少约50吨液化气的使用,实现减排二氧化碳约149吨。

能源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主战场。自2021年起,国网厦门供电公司打造福建省唯一的新型电力系统市级示范区,不断优化能源结构,成为鼓浪屿降碳的重要抓手。

公共厕所采用太阳能光伏板;景区内公共交通工具全部电动化、路上交通工具实现零碳化,鼓浪屿轮渡入选福建省首批9个场景下的新能源船舶试点示范项目……一批批绿色电力项目,助力鼓浪屿打造绿色能源示范岛屿。

全民参与

共创宜居低碳景区

距离钢琴码头不到300米,鼓浪屿最繁华的龙头路上,绿海鸥琴岛之巢环保教育基地在商铺中格外显眼。这里不仅可让游客休憩,还摆放着环保宣传品和由生活废旧物品制成的精美艺术品,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

这也是鼓浪屿街道龙头社区的环保驿站,是社区推动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绿色生活方式的宣传阵地。

社区网格员陈伟伦从小就住在鼓浪屿,毕业后回到家乡,亲眼见证了岛上“一年一个样”。

“曾经,作为网红景区,没有垃圾分类之前,岛上的清洁的确不好管理。但鼓浪屿多为独栋小楼,如同一个‘无物业小区’,很多居民晚上才从岛外下班回来,加上游客众多,推广垃圾分类并不容易。”陈伟伦说,网格员摸排原来垃圾桶点位和数量,并多次征求居民、商家意见,终于定下28个垃圾分类督导点;在晚上错时入户宣讲,推广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并根据居民生活习惯不断调整时间;指导商户设置分类垃圾桶和标志,并随机抽查商户,引导游客分类投放垃圾;鼓励社区居民通过参与环保行动换取“工时”,带动游客、居民参与低碳环保活动……

一步步,鼓浪屿居民和商户垃圾分类参与率从最初的20%左右上升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岛内垃圾做到日产日清,为“无废岛”建设打下坚实基础。龙头、内厝两个社区获评我省首批低碳示范社区,实现了全岛低碳示范社区全覆盖;全岛每年可回收生活垃圾10吨以上,约等于减排二氧化碳12吨。

数据显示,2022年,鼓浪屿全岛电力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达到99.4%,化石能源基本淘汰,可再生能源示范工程累计降碳180余吨;全岛绿化率维持60%以上,林业碳汇量达500余吨;全岛污水达标排放率、游客景区低碳出行率、景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三项指标均达到100%……实现了近零碳排放,鼓浪屿从历史文化景区走向绿色低碳新地标。

记者手记

为低碳生活探新路

福建日报记者 陈旻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实现“双碳”目标已定,而具体的“路线图”“施工图”,还需要各地因地制宜实施。创建近零碳排放示范区,正是一种可供借鉴的“探路”。

近零碳排放,指通过各种努力,实现人为温室气体排放不断降低直至趋近于零。“生态优等生”福建正在先行先试,鼓励低碳发展基础较好、资源禀赋较优越的地方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开展近零碳排放示范区和示范工程建设。

在创建中,首先要定标准。2021年,厦门制定了低碳工业园区、低碳社区、低碳景区、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之近零碳景区等一系列验收技术规范,在我省乃至全国均具有先行性,也为此次鼓浪屿近零碳排放景区建设打下基础。

其次要勇于创新。在鼓浪屿,建筑节能、分布式清洁能源、智慧能源管理系统、“数字管家”精细化城市管理平台等一系列新技术的集成应用,有效降低了能源消耗与碳排放总量。除了技术创新,各地还可探索金融创新、制度创新等,协同助力低碳社会创建。

此外还要有系统思维,因地制宜创新探索,这一点在鼓浪屿尤为突出。鼓浪屿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其保护与传承工作尤为重要。景区内名贵树种较多,森林覆盖率接近饱和,进行林相改造和植树造林的空间有限;周边的绿化空间也较为有限,碳汇增加潜力较小。面临多重挑战,鼓浪屿以减污降碳为切口,选择科学的低碳路线图,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近零碳排放景区,对同类景区来说颇有示范意义。

鼓浪屿的大德记开关站,为全省首栋“光储直柔”一体化用电建筑。其中一面墙被改造为仿制原建筑红砖颜色的薄膜光伏幕墙。

位于鼓浪屿街道龙头社区的绿海鸥琴岛之巢环保教育基地,经常开展各类环保教育、公益活动,带动游客、居民参与。

鼓浪屿的厚生林甜汤店,使用“全电厨房”设备,更安全环保。

鼓浪屿的大德记开关站,为全省首栋“光储直柔”一体化用电建筑。其中一面墙被改造为仿制原建筑红砖颜色的薄膜光伏幕墙。

位于鼓浪屿街道龙头社区的绿海鸥琴岛之巢环保教育基地,经常开展各类环保教育、公益活动,带动游客、居民参与。

鼓浪屿的厚生林甜汤店,使用“全电厨房”设备,更安全环保。

更多>>人物志
更多>>专题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