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频道 > 正文

一条中山路 千年泉州史

2024-04-19 17:05:5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娜  

泉州市中山路街区 李梓召 摄

编者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文化传承发展,本报今起开设《文化中国行》专栏,首先推出“探访古建筑老街区”系列报道,通过采访我省各地代表性古建筑、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报道其在延续历史文脉、保护文化基因、塑造城市风貌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反映各地古建筑老街区在保护发展中重现新活力。敬请关注。

东南网4月1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王敏霞)世遗泉州,火爆出圈,各地游人纷至沓来。大凡来泉州古城的,几乎必到中山路。

一条中山路,千年泉州史。作为泉州古城发展演变的结构性轴线,海丝文化在此交融,东西合璧在此辉映。中山路,是我国仅有保存最完整的联排式骑楼建筑商业街,2001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亚太地区遗产保护优秀奖”,2010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

作为泉州古城历史文化资源重要纽带的中山路,为何一直散发着迷人的魅力?4月17日,记者来到中山路探访。

保护:留形留魂留乡愁

早上八九点,中山路逐渐喧闹起来。站在中山中路,抬眼北望,薄雾中的清源山脊,高低起伏;静静伫立的钟楼流转计时,一刻不停。

漫步中山路,不时就会和文物撞个满怀。这条2.5公里长的古街,就像一条璀璨的珍珠项链,串起古城的重要文物史迹,从北向南,有泉山门、威远楼、子城丽正门、留府埕、府文庙、天后宫……不仅有唐代以来泉州古城历次扩展所形成的城门遗址或旧址,街区中还保留了大量宋代以来各个时期的珍贵建筑,堪称闽南地区建筑艺术的博物馆。

“中山路沿线分布着国家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历史建筑——中山路建筑群共5处。”泉州市古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半城烟火半城仙,在中山路具象可见:沿街骑楼一层的店招,渐次打开准备迎客;府文庙广场上,住在古城的居民还在跳广场舞;老字号水门国仔面线糊店里,早起的游客特地来点上一碗古早面线糊,细细品味“舌尖上的泉州”……不同于其他“清空”的历史街区,中山路老城原住民生活其中,烟火气十足,人情味浓厚。

这得益于泉州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中一直坚持的“见人见物见生活,留形留魂留乡愁”理念,将城市功能升级、空间品质提升和历史文脉传承有机结合。2018年,中山路保护提升工程启动,坚持“原真性保护”,结合“三水两电一气一智能”改造,改善人居环境,留住古城原住民,保留街区烟火气。

“你脚下的石板路,以前都是水泥路,很多石板包括骑楼上面的很多构件,都是我们回收的旧物件。”泉州市古城指挥部建设组副组长王顺福说,在中山路保护提升过程中,他们回收了数万件烟炙砖、清水砖等旧砖旧瓦旧构件,建立传统建筑风貌库,还同步搭建闽南建筑营造技艺传承平台,组织非遗传承人“师带徒”施工,重现了18种闽南古建筑传统工艺,对中山路街区进行低冲击、微干扰的“绣花”修复,保留了从唐宋到民国乃至20世纪各个历史时间的空间特色、建筑元素和环境要素,实现技艺薪火相传、市井烟火重启。

2018年11月23日,《泉州市中山路骑楼建筑保护条例》获批准,2019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历经近百年沧桑的骑楼建筑保护从此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迈入法治化轨道。

新生:品味古城多元文化

上午10点,在位于中山中路368~370号的大上海理发厅里,理发师傅赵江新忙个不停。看到老主顾高天明走进来,热情地招呼他坐等一会。

满头白发、77岁的高天明已经在大上海理发三四十年了。赵江新说,大上海理发厅是20世纪50年代公私合营的理发店,在半个多世纪的时光里,一直站在泉州时尚潮流的前沿,很多泉州人每逢过年过节、人生大事,总会来给自己换个新造型。

新式理发店层出不穷,但大上海理发厅现在依然保留老店招、老式理发厅专用转椅、老吹风机、老剃须刀等老物件,引发无数回忆。如今,二楼迎来了新的闽式茶馆——茶桌仔,成为四方来客的休憩地。

行走中山路,总会不时看到字体不一、样式各异的商铺招牌:罗克照相馆、泮宫百货商店、茶叶门市部、泉州市正骨医院……这些被原样保留下来的店招,就像是镶嵌在建筑外墙上的城市名片,以不经意的方式,书写着这座城市的烟火气息和历史印记。

“太喜欢这条路了,总觉得有很多故事。”来自江苏南京的刘迪迪和闺蜜来泉州旅游3天,每天都要到中山路逛逛。

穿过中山路西段的泮宫,就是始建于南宋的府文庙。在广场西南角的正音书院,是泉州市复建古书院以来第一所投用的古书院,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会客厅”。

“我们现在每天都有在地非遗文化演出,包括泉州南音、提线木偶、泉州讲古、梨园戏等,免费对外开放,场场爆满。”现场负责人杨阿玉说,正音书院不仅要打造成古城观演好去处,更想建成新型艺术空间,与来自世界各地、五湖四海的朋友们一起探寻、品味泉州的多元文化。

在中山路上,这样的“古城新视野”文化空间越来越多:中山中路345号陈光纯故居,焕新成了泉州市侨批馆;中山路的游客服务中心中山驿馆,兼容了“海丝推荐官”颜静怡和杨成林的工作室;通政巷的大夫第,建成了蔡国强当代艺术中心的展馆……

“有形的空间,无形的文化。我们希望这些文化空间能够推动世遗文化、海丝文化、闽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点状式激活和展示古城文化。”泉州文旅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陈东聆说。

从历史中走来、焕颜新生的中山路,正从容走进未来的时间长河,变得愈发厚重、迷人。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