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晚报12月22日讯 同安五显店仔,一座名为“庶安楼”的清代方形土楼,历经300多年风雨,至今屹立在田野间,成为当地一道奇观。据文史专家考证,庶安楼或是厦门地区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土楼。
近20年来,随着居住在土楼内最后一户村民的迁出,土楼加速衰败,命运堪忧。如今,庶安楼还仅是一个文物点,昨日当地村民向本报反映,土楼岌岌可危,希望有关部门或有识之士为土楼命运支招。
现状
三层楼平面呈“回”形
走廊设有消防逃生通道
同安五显店仔田坂下村边,当地村民小组组长李跃进带着记者来到田野间的这座方形土楼。20年前,他还是一个少年,就住在土楼里。“冬暖夏凉太舒服了。一到夏天,土楼门口的大石板,我们一群孩子就在上面玩耍。”他重温着少年时的记忆,现在土楼还在,只不过“苍老”许多,他家是倒数第二户搬走的。随着最后一户村民的离开,土楼就孤零零地立在田野里,从此成了鸟儿和老鼠的新家。
土楼坐北朝南,三层,平面呈“回”形,外墙下部墙裙由粗大的花岗岩石砌筑,上部三合土夯筑,门额嵌有“庶安楼”石匾,每面墙体高处5个石框方窗,除了采光还有枪眼的功能。
土楼内中央是个大天井,除外侧墙体外,三层楼多为木质结构,年久失修,木头腐朽不少,今年下春雨时,天井的一角坍塌了。踩着木楼梯上楼,木头吱呀作响。庆幸的是,目前尚无白蚁痕迹。
李跃进说,从外面看,土楼就像是一座碉堡,墙壁厚达1.5米,土楼旁有水井,土楼内也有备用水井,一旦被围也可自给;土楼从表面看有三层,其实楼的顶层有暗层阁楼,可以藏身。顶层靠外墙还有环形暗道,可观察防卫;楼内走廊的三个角落设有方形的快速消防通道,失火时可从三楼迅速降落到一楼逃生;楼顶和大门均为双层,前者可隔热,后者更好地发挥防御功能。
李跃进说,土楼各层有房、厅16间,高峰时住了几十户上百人。
■《同安文物大观》记载:庶安楼,类似闽西客家土楼,为古代家族聚居的封闭式建筑,墙体坚固厚实,是同安境内最具特色的土楼民居。
传说
当地村民李寿官所建
李光地亲书石匾名
经文史专家考证,庶安楼建于清康熙丁巳年(1677年),传为当地村民李寿官所建,相传李寿官与清康熙辅臣、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李光地是亲戚,石匾名“庶安楼”为李光地亲书。文史专家颜立水赞同这种说法。他说,李光地与同安渊源深厚,在同安留下不少遗迹,其侄女也嫁至马巷,从时间节点来看,也与李光地相符。
当地80多岁的老人李洗在土楼里住了几十年,他小时候就听过土楼建造时的一些故事。相传,土楼建造时消耗的大量杉木,全部采自泉州深山,数量太多难以通过陆路运输,最后借助溪流,从泉州山区水运至同安店仔,每根木头写上“李寿官”字样,沿途无人敢盗取,可见其家族声势显赫。建造土楼所用条石采自北辰山,开山取石,靠人力和牛力运输,活活累死了不少牛。
快速逃生通道
保护
修缮经费成难题
欢迎单位、企业“认养”
早在多年前,就有不少人呼吁保护土楼。去年,人大代表李跃进就《早日修复田坂下土楼古建筑》提出建议,呼吁早日修复土楼,得到了五显镇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五显镇党委书记叶文雅说,此前,在走访调查基础上,以镇政府的名义,向区文体出版局申请将该土楼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并进行修缮,但未能如愿。
同安区文体出版局副局长洪模范说,文管部门实地查看过,将其普查为文物点,“庶安土楼是厦门地区保存比较完整、最具特色的土楼”,下一批拟将其列入区级文保单位。
记者了解到,此前土楼被“冷落”或与诸多实际问题有关。一是土楼规模较大,若加以保护,保护修缮费用不下百万元,修缮经费是一大问题;二是土楼为村民共同所有,在保护和管理方面将面临新问题。
叶文雅说,目前镇里酝酿“以旅游来推动土楼保护”的方案,欢迎有意向的单位、企业前来洽谈。
文史专家颜立水认为,庶安楼或是厦门地区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土楼,若能修缮,其周边还有店仔渡水槽、辽野古厝、北辰山等丰富的旅游资源,一旦修复即可连成一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