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美国频道> 闽都文化 > 正文

福建东山铜陵古城“乡愁”渐浓

usa.fjsen.com 2014-07-16 17:51:43  朱少文、张艺生、张羽 来源:中国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中新网东山7月15日电 题:福建东山铜陵古城“乡愁”渐浓

作者朱少文张艺生张羽

一座古城比所在县的历史(东山建县于1916年)还长,一个全县最小面积的镇却拥有全县最多的人口,一座古城拥有的历史、文化、名人、文物几乎代表一个县,这就是福建省东山县古城铜陵镇(旧称铜山)。在东山美丽的生态旅游海岛建设日新月异的今天,铜陵镇却坚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古城乡愁日渐浓。

复兴计划乡愁味浓

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的铜山古城虽仅有5.24平方公里,但这弹丸小镇却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史底蕴厚重,文化遗产丰富,是一座闻名遐迩的海疆军事重镇、旅游风情古镇和历史文化古城。据史载,铜山先后诞生进士17名、举人80名、贡生86名、秀才800名;现存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2处,县级28处;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11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9项。

不久前,国家文化部批准了福建省编制的《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铜陵镇成东山县唯一被列为实施整体性保护的重点区域。以此为契机,铜陵镇正式启动《铜陵历史文化名镇复兴计划》,并成立了“铜山古城文化发展促进会”和“铜山古城文化发展基金”。在编制《铜山古城控制性规划》的基础上,铜陵镇谋划了25个文化发展项目和古城保护修复项目,将打造成颇具闽南乡愁的旅游风情古镇。

编发第一期《铜山古城文化会刊》是铜山古城文化发展促进会秘书长许培斌近阶段最重要的工作。他说:“古城过去有历史,现在有遗存,将来有机遇,我们的会刊一定要编出闽南味,让人记得往乡愁!”

破除糟粕立存精华

闻名遐迩的风动石景区古城外,总共有1万多丘坟墓被免费迁往公墓区。随后,此处加建了滨海木栈道、非遗展示厅、文化走廊,旅游体量倍增。当地还把“美丽铜陵”建设行动与“两违”专项整治活动结合起来,该镇对屿南湾畔17家鲍鱼场和14处违章搭盖进行拆除,对风动石景区入口广场、关帝文化广场等8个片区135亩拆迁改造,全部妥善安置,没留下“后遗症”。

风动石景区入口广场右边山坡上破旧的民居与美丽的景区形成强烈反差,政府集思广益,斥资270万元对山上119间民居外墙立面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加固防渗处理后,喷涂仿大理石漆,从而与旁边的铜山古城墙形成统一风格。在厦门工作的陈先生闻讯后立即租下一民居并改造成旅游民宿兼休闲吧——海角驿站,生意火爆,成为当地旅游一新亮点。

破为立,去除糟粕存精华。目前,东山关帝庙、抗战烈士陵园、五里亭、孙家大院等古迹已修复完成;唐朝彝故居、黄道周故居等正在进行修复;顶街明清古街规划设计方案已完成,将按明清风格对顶街进行改造提升,并修复具有430多年历史的“纶章垂耀坊”。在古城风貌改造中,当地政府始终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让古城保持原有风格,为的是让更多的地方能记得住乡愁。据悉,根据《铜陵历史文化名镇复兴计划》,该镇争取在三年内进入全国历史文化名镇行列。

接力乡愁形成亮点

时下正是酷暑,为了防止气流的影响,许庆石关上空调、风扇、门窗,开始为厦门游客订购的金木雕关帝君像上金泊。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许庆石的金木雕绝活都是纯手工的,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他的老婆、女儿也都掌握了这项技术,并成为得力助手。与许庆石一同在七星路铜陵文化城创作与经营的还有书画、剪纸、贝雕、海柳雕等多种工艺,这里逐渐形成一个新兴的旅游点。

为让富有乡愁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与弘扬,铜陵镇实施了“一二三”工程,即“一音一曲一歌册、二居二馆二陵园、三亭三册三书院”等18个文化保护与传承项目。目前,《<铜山志>注译》、《<黄道周年谱>注译》、《唐朝彝》和《苏峰拱秀》等“爱我铜陵”系列丛书已出版。国家级“非遗”——东山歌册已建立传习点2个,培养老中青少歌手38名,并已多次走出国门到新加坡等地传递“乡愁”。该镇还开通铜山古城网站,为外界打开一扇了解铜陵历史文化,寻找乡愁,旅游咨询的窗口。

远离家乡20多年,在福州大学城任教的林老师,每次放假回来总爱到街上吃铜陵的特色小吃。据悉,铜陵镇里正在孙家大院旁打造旧戏院夜市,将把蚝仔煎、烧腱灵、猫仔粥、霄米、和合包等几十种富有乡愁味道的小吃迁入夜市集中经营。林老师说,“逛铜山古城,赏非遗表演,购工艺精品,品风味小吃,住海滨民宿,古城的乡愁味正浓。我愿做家乡旅游的代言人,介绍更多的朋友来古城做客!”(完)

责任编辑:黄颖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 11周年,中琦黄金感恩有“金”喜!
  • 世代传承,黄金管家——中琦黄金宝龙新华都专柜开业
  • 中琦黄金举办家庭理财沙龙 分享家庭理财知识
  • “中琦黄金”钻石代言赛宣扬恒久远的爱
  • 中琦黄金举办家庭财富沙龙 关注家庭财商教育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