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内的海丝商城,建馆之初以福州保税港区进口食品交易市场为前身,现营业区面积已达2万平方米,定位也更为明确:与“海丝”同频共振,打通“海丝”沿线国家商品贸易通道。 记者刘可耕 摄 中新网福州4月18日电 (林春茵 刘可耕)跨境电商是福建自贸试验区重推的新兴业态,得益于侨乡特有的“侨”资源作为后续力,呈现蓬勃生机。以侨商领衔25个国家馆而闻名的福州海丝商城,就展现了“自贸区”叠加“海丝”的利好,给侨商们带来的“闽字号”发展机遇。 位于福州片区内的海丝商城,建馆之初以福州保税港区进口食品交易市场为前身。随着业务增容,自贸区挂牌不足一年,其营业区面积已达2万平方米,定位也更为明确:与“海丝”同频共振,打通“海丝”沿线国家商品贸易通道。 瞄准“海丝”发力,“钱景”火爆 步入海丝商城,一层澳卖客、泰生活、印卖客等16个进口食品精品馆琳琅满目,二层为万国国际商品商城,25个国家地区馆风情迥异,引进泰国、斯里兰卡、印尼等“海丝”沿线国家地区上千种商品。印卖客店员告诉记者,该店生意火爆,售价56元人民币的鹰标伤痛膏往往半天就售罄一个月的囤货。 商城运管方福州保税港区市场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明星表示,海丝商城已吸引上百家企业入驻,商品涉及6大洲近40个国家;未来将重点建设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商品展示馆,并推进海丝文化走廊、海丝特色商品综合展示区等多个精品项目建设,争取今年年底开业。 福建拥有1580万闽籍侨胞,分布于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以“海丝”沿线国家居多。林明星表示,做大跨境电商总量经济,应在吸引侨资侨智回流上下功夫。 商事制度改革引侨商回流 “吸引侨商赶赴自贸区的原因,并非这里是避税天堂。”最早回流自贸区的澳大利亚侨领徐会春曾断言,自贸区对投资开放、贸易监管和管理体制的创新最为侨商看重。 多位受访侨商告诉记者,受益最深的正是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商事登记制度。 “过去侨胞回闽投资,要绕到北京去;如今自贸区对外商投资的准入限制大为松懈,还实行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从事外贸十余年的日本馆馆主江土争告诉记者,福州片区对一般境外投资项目和设立企业实行备案制,“回乡开店变得又快又容易。” 商城模式趋于成熟,自贸区红利正产生溢出效应。万国商品商城副总经理黄小刚透露,万国馆主们正抱团抢滩周边市场,目前已经在泉州、三明、南平复制开馆,还即将布局漳州、龙岩和莆田,“同时,侨商们也筹划将当地名优特产,借海丝之路出口海外。” “单一窗口”成自贸“加速器” 贸易监管创新在海丝商城亮点纷呈,其中包括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制度及“随到随检、集中查验”的国检制度。准备办理一批阿根廷红酒通关的阿根廷籍侨商黄瑞奇,正切切实实体验到了自贸区的“加速度”。 距商城5分钟步行路程,即是面积1.5万平方米的专用查验场,福州检验检疫局在此率先实施“集中查检”和台湾农产品“口岸验放、源头管理”的国检模式;另外,全国首家自贸试验区专属的检验检疫实验室也落户于此,这成为海丝商城两大配套优势。 黄瑞奇说,如今通检时间几乎缩短三分之二,有这样的高效通关报检,侨商们才能免去资金回笼和物资流通的顾虑,去力拓报税展示交易和跨境电商版图。(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