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政府提供硬件、财力支撑,社会力量以公建民营、民建公助方式参与养老等举措,福州不断提升城乡养老服务水平—— 东南网8月1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段金柱 通讯员 林宇熙) “能在家门口养老,真好!”近日,在福州市鼓楼区鼓东街道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80岁的李老师高兴地告诉记者。 今年6月,这个“五星级”的照料中心建成投用。每天,李老师早晨到这里打太极拳,上午和下午到中心活动室练书法、看报,中饭和晚饭都在这里解决,“我现在的生活过得很充实”。 养老不离家,是许多老年人的心愿。像这样的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今年将在鼓楼区10个街镇全部落地。 截至2016年底,福州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有117万,占全市常住人口总数的15.6%。为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福州构建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目前已实现鼓楼、台江等五城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全覆盖。在农村,则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创新机制,以公建民营等方式激活农村养老产业。 政企携手,社区居家养老更专业 8月4日上午9时,84岁的连孟钦像往常一样,到台江区福机新苑居家照料中心与老伙伴们一起打牌、做体操。照料中心位于福机新苑10号楼一层,面积600多平方米,理发室、医务室、休息室、书画室等一应俱全,提供日托、康复护理、家政、上门看病、短期托养等服务,深受社区老人欢迎。“在这里开心、舒心!”连孟钦告诉记者,平时在家如果身体不适,一个电话,中心的助老员就会上门帮助。 老人幸福感的提升,源于第三方专业化组织的引入。今年春节后,由台江区民政局主导,福建省福龄金太阳健康养老股份有限公司出资建设和运营,福机新苑居家照料中心正式为社区老人服务。 不仅在台江区福机新苑,福州市已有8个街道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成运营,老人可享受“升级版”居家养老服务。 传统的社区居家养老机构,服务较单一,未能适应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与此同时,民营机构也面临着场所难求、租金昂贵等困难。“政府部门携手民间资本,形成公建民营、民建公助等不同模式,为破解养老痛点探索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新路径。”福州市民政局局长林子波说。 目前,福州已出台系列政策,市级财政将根据实际情况对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予以30万-100万元不等的奖补。全市共引进或培育13家专业化组织,打造了“金太阳”等一批具有较高服务质量的养老服务品牌。今年,在五城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全覆盖的基础上,将新建11所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已完成5所),完善提升24所居家养老服务站(已完成9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