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漳州台商投资区这片热土上,台商们追溯不平凡的五年,展望新征程—— 东南网11月2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梁建平 黄如飞 张辉 王丹飚 张维东) 初冬的漳州台商投资区,创业氛围热气腾腾:依山傍水、宜居宜业的闽南新城正在快速生成;特钢产业园区内一片繁忙,以特殊钢为主导的产业链条正在延伸;一大批年轻的创业者开展头脑风暴,投入创业创新热潮…… 从1991年9月8日第一家台资企业东海冷冻食品有限公司在漳州台商投资区的前身角美工业综合开发区落户开始,历经20多年打造,漳州台商区如今已跻身全国三大台商聚集区之列。近日,在“党报记者基层共学十九大”活动中,我们来到这里与台商座谈,进台企访谈,听台商追溯不平凡的五年,展望新的征程。台商们说,在这片投资热土上,自己亲历了历史性变革;而在决胜全面小康的道路上,他们同样不会缺席,将继续以参与者的身份,迎接新时代。 从农业小镇到投资热土 位于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锦宅村的台湾风味馆,一到饭点,便门庭若市。这里是周边台商联谊、品尝家乡古早味的不二选择。但10余年前,它却险些因生意清淡而关门。 “那时锦宅村还很冷清,发展刚刚起步。”2005年,台商黄信辉在村里规划了美食街项目,招商时却少人问津。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从事建筑业的台商何龙美盘下千余平方米的店面,试水餐饮业。最初的五六年,由于人流量不足、交通通达度低,风味馆连年亏损,何龙美几度欲抽身而退。 如今,何龙美反倒庆幸当初选择了咬牙坚持。2012年,漳州台商区获国务院批准成立。而后,何龙美与他的台湾风味馆,便见证着这方土地的沧桑巨变。 “眼看着平地起高楼,学校、医院、商业综合体一应倶全,基本形成‘五横七纵’的大交通路网,台商区宜居新城的形象很棒。”何龙美说,十八大以来,在漳州台商区,各路台商纷纷前来投资兴业,这里成为投资热土。 一组数据显示,全区现有台资企业161家,总投资约65亿美元;食品饮料、特殊钢铁、电子家电是主导产业,构成了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动能。今年前9个月,漳州台商区台企实现产值约210亿美元,占全区规模工业产值的40.7%。 “我们始终秉承一站式、保姆式服务理念,营造亲商、安商、富商投资创业发展环境,创新对台合作举措,提升项目引进水平。”漳州市委台商区工作委员会书记蔡丽芬表示,当地始终致力于打造台商投资的“项目高地”“产业高地”“服务高地”。 台企福欣特殊钢项目申报之初,台商区全程跟踪审批手续办理进度,通过“绿色通道”为企业节约了近3个月的手续办理时间;统一实业有限公司在办理QS认证时,台商区主动介入,直奔省城帮助协调解决相关事项,3天拿下本需要一个月办理的手续……这样的情景,对入驻台商区的台企而言,早已司空见惯。 十八大以来,经济新常态下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同样为台企释放发展红利。 “十九大报告提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统一马口铁有限公司于1995年入驻漳州台商区,在公司总经理黄丰仁看来,深入推进中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让台企成为受益者。 “马口铁市场年需求大概为400万吨,但最高峰时国内供给达1000万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以来,已淘汰近300万吨落后产能。”黄丰仁表示,统一公司从入驻开始,便严把环保关,却常常因执行严格的环保生产标准而成本高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而十八大以来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让公司能够与市场竞争者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更具市场竞争力。今年前9个月,公司实现工业产值11.55亿元,上缴税收1361万元。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局势深刻变化,我们坚持稳中求进,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建设的历史性成就。”福欣特殊钢有限公司执行副总陈宏仁来这里工作6年多,谈及过去5年国家的历史性变革,他说漳州台商区蝶变,正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巨变的缩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