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网6月29日电 题:华人学霸告诉你:除了分数,优秀有很多表现形式 作者:梁异 随着中国高考成绩的发布,学子们为取得的分数或喜或忧,新一轮“学霸”比拼又拉开序幕。成绩是否为检验“学霸”的唯一标准?有些学霸用事实告诉你,并非如此。 放眼海外,不乏一些优秀的华人学子或中国留学生,他们保持成绩优异的同时,还在多个领域崭露头角,让生活变得丰富有乐趣。 “十八般武艺”惊艳海外 厉害了华人学子 要说除了学习成绩,华人学霸做什么厉害?小侨粗略看了一下,觉得不能一言蔽之。华人学子“能文能武”,偶尔还能开拓一些新奇领域,令你意想不到。 优雅“文艺范” 美国华人女孩匡灵秀从小成绩优异,中学时SAT成绩几近满分,毕业后申请进入乔治敦大学。在成长过程中,她曾因华人面孔受到歧视,经历许多亚裔孩子共同的困惑。 但随着年龄增长,匡灵秀对祖籍国文化愈发感兴趣,并在学校专攻中国历史。她以鸦片战争中的中国为背景,创作小说,鼓励更多华裔青少年认同自己的文化。 古雅莉设计的虾饺卡通。(美国《侨报》/林菁 摄)
同在美国的华裔女孩古雅莉,却从另一个角度发扬着中国文化。她把粤式点心设计成一个个可爱的卡通形象,印制在各种文具用品上。虾饺、烧麦、小笼包……盘中美食纷纷化身可爱卡通人,帮助她实现将中国美食推向世界的愿望。 你以为她只是爱吃点心的“吃货”?其实古雅莉从小还是学霸,小时候读天才班,后来考入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她从事市场营销,曾被一家营销杂志评为“30位30岁以下的优秀营销主管”。 高端“技术控” 华人女孩Caitlyn Chen是纽约的一名高中生,她所在的科学小组凭借对抗击癌症的化合物的研究,入围2017西门子科学奖地区决赛名单,她本人也被哥伦比亚大学录取。 同为“技术控”,华人小伙程度的成功之路却非一帆风顺。他第一次高考甚至还落榜,复读后考入大学,大学期间作为交换生,前往美国高校就读细胞分子生物学系,成为其人生转折。
后来程度发明了可让手机在显微镜下拍下样本的特质照相机镜头适配器,被2000多家医院和大学科研机构所采用。他本人入选《克莱恩纽约商业周刊》2018年“40岁以下40精英”,逆袭成为学霸。 小清新“撸猫”学霸 “撸猫”也能撸出新境界,大学女生姚馨予可谓在学霸之路上独辟蹊径。她和她大学里的团队一直致力于帮助校园流浪猫绝育。爱猫的她毕业设计也与猫有关,她设计了一款模块化猫爬架,这份设计还拿到了宠物公司的合约。 惊喜却不止于此,姚馨予突出的工业设计水平,和一系列动物保护活动,帮她赢得了全球排名第一的艺术学院——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抛来的橄榄枝,可谓成绩斐然。 发挥独特个人优势 易获海外名校青睐 多数华人学霸并非仅在一个领域卓有成就,他们或许在某一领域极为突出,但也会注重多方面发展。仅止步于课内成绩高分,在海外就稍显逊色。 近年来,很多华人学子得到海外名校青睐,那么高校选择他们的依据是什么? 美国华裔学生周敏泰被哈佛、斯坦福及宾州大学等六所藤校或名校录取,然而他就读的中学很一般。据多所高校招生官所述,他能够从万千申请者中脱颖而出,对历史的热爱成为受青睐的原因之一。 周敏泰七年级开始就对历史有浓厚兴趣。他依据掌握的历史知识总结美国选举规律,还曾为候选人提供建设性意见。 此外,周敏泰还连续四年参加学校水球队,同时从未间断和放弃课业和对历史的爱好。 洛杉矶华人女孩廖思婷则“更胜一筹”,她靠着自律与有爱心征服了11所学校,其中包括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等名校。
说起廖思婷的兴趣,她在各方面都有涉猎,包括运动、音乐、工程、数学、法律等。她中学一直到高中都担任篮球校队队长,也参加学校的模拟法庭社团并担任两年社长,更志愿担任中文学校笛子班导师。 除参与社团外,廖思婷热爱投身公益,经常参访老人中心,也曾在小区中心担任志工。她认为投身公益可学到更多知识,更有意义。 培养新式“学霸” 家长观念逐渐改变 不同于以往认知中的优等生,如今的学霸“刷新”着成长历程,与背后家长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在新西兰最高学术奖学金颁奖仪式上,华裔学生Andrew Tang获得了分量最重的总理卓越学术奖学金。Andrew的妈妈坦言,Andrew从小学习都靠自觉,家长没有逼迫过他。 “每个小孩都有自己的特点,不是都需要学习优异才行。孩子们只要找到自己的优势,去发挥,一样能成才。” 今年4月,据美媒报道,统计数据显示,许多著名美国大学录取率下滑,创最低纪录,申请大学竞争更加激烈。
一些华人家长面对现实,开始考虑如何发现孩子的兴趣和潜能,鼓励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发展,而非强迫孩子必须上名牌大学,或许反而有意外之喜。 许广宇就是其中一员,他说:“做家长的当然都希望孩子是出色的,但是这个出色不用完全表现在学习成绩的好坏。哪怕是斯坦福大学,成绩也只是审查的一部分。” “我希望在教育和学习上给我的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这个自由不是他想做什么做什么,而是在他能力范围之内做到他能有满足感的程度就可以了。” 不再固守“象牙塔”里的一方天地,“飞”向更广阔“天空”的华人学霸,相信你们会有更好的未来。(资料来源:美国《侨报》、美国《世界日报》、美国中文网、钱江晚报、新西兰天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