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8月9日讯(福建日报APP-新福建记者 林蔚 通讯员 陈金 来余秋莲)省纪委监委信访室近日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我省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呈现“一升一降”态势,即反映科级及以下党员、干部的信访举报占比持续上升,2017年上半年占85.64%,今年上半年上升至90.27%;上级转送件占比持续下降,从2017年上半年的40.14%,下降至今年上半年的28.32%。 “一升一降”的背后,是我省基层纪检组织建设的不断加强。 “感受到了群众的迫切需要和沉甸甸的信任” “基层党员、干部的信访举报占比上升,反映了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大背景下,群众的关注点进一步向基层聚焦。监察对象大幅增加,巡察工作深入开展,以及村级组织换届等因素,推动了相关信访举报数量的持续增长。”省纪委监委信访室负责人对发布数据中的“升”作出分析。 该负责人对于数据中的“降”也作了阐释:“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省纪委监委受理后转送市、县两级纪检监察机关办理的检控类初次举报件,占市、县两级纪检监察机关办理总量的比例持续下降,则说明了群众更多选择向当地纪检监察机关反映问题,体现了群众对基层纪检监察的信任度持续提升,越级信访情况逐步得到缓解。” 这一趋势在建宁县客坊乡得到了有力印证。 “上半年,乡纪委自行受理群众的初信初访件4件,目前已立案1件……”7月27日,在建宁县客坊乡,乡纪委书记孔補兰向记者详细地说起了半年来的履职成效。从2016年之前的乡纪委信访自收件和自办案件皆为零,到现在自行收件、自办案件均有突破,孔補兰 “感受到了群众的迫切需要和沉甸甸的信任”。 基层纪检组织履职能力有效提升 群众从“信上不信下”到对县乡纪检监察干部敞开心扉,这种改变源自基层纪检组织履职能力的有效提升。 2017年3月,省纪委针对乡镇一级纪委工作力量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加强乡镇纪检组织建设,围绕人员配备、业务能力和工作目标三个层面提出“三个百分百”目标,即100%配齐2名以上专职纪检干部、纪检干部100%接受业务培训、年内100%有自办案件。 “2017年10月,全省就提前实现了这一目标。”省纪委监委组织部负责人告诉记者。 随着力量的配备到位,广大乡镇纪委干部主动下访,深入一线,围绕脱贫攻坚、扫黑除恶、村级换届等重点工作,开展入户访查,实施“一线监督”,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基层群众的信任。 三明市纪委结合乡镇纪检组织建设,推行乡镇纪检干部住村工作法,要求乡镇纪检干部定期住村,与群众面对面拉家常、访民情、解民忧,排查收集问题线索。 三明市三元区中村乡前村村贫困户陈镇锡家里养了一条狗,乡纪委副书记张如良刚住村入户时,“狗叫得凶,门都不敢进”。张如良和乡镇纪委干部一起帮助老陈一家解决实际问题,协调有关部门为他办理了低保,谋划脱贫致富的好点子。一次次入户访查,拉近了纪委干部和老陈的距离。“现在狗不叫了,碰到我们还会摇尾巴了。” 对反映党员干部的问题线索进行核查,对群众提出的合理诉求及时协调相关部门给予解决。据统计,仅今年上半年,全省乡镇纪委共开展入村走访113692户次,走访群众20余万人次,为基层群众办了许多实事好事,查处了一批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 “被老百姓信任是一种幸福” 今年上半年,全省乡镇一级纪委共处置问题线索10494件,立案7238件,同比上升311%;其中自办案件3070件,占乡镇纪委立案总数的42.42%,解决了一批越级访、重复访的“疑难杂症”问题。 “被老百姓信任是一种幸福。”晋江市东石镇纪委干部王鑫刚刚参与处置一起信访积案,感慨颇深。2014年,该镇白沙村村民老张因不满村干部在土地分配等方面的一些做法,开始了长达数年的上访路。今年初,王鑫等镇纪委干部一次又一次敲开老张家的门,和他“掏心窝子”对话。根据老张反映的情况,镇纪委干部通过逐户走访、多方查证、联合“会诊”等方式寻求破解之策。不久后,老张收到了自己应得的3.8万元村集体土地补偿款。“我要把补偿款都捐给村里的小学!”老张主动再拿出2000元,连同补偿款共4万元一并捐给了村里的碧江小学。 同样由于基层纪检干部工作到位,泉州市丰泽区东湖街道仁风社区居民刘培珍完成了从“老上访”到“监督员”的蜕变。前些年,刘培珍因为怀疑社区主干在征地拆迁工作中存在谋取私利的问题而不断上访,甚至屡次让街道纪检干部吃了“闭门羹”。在问题线索大起底、大排查中,街道纪工委书记上官渊源带着纪检干部来到刘培珍家,将核实后的情况逐个做出详实解答,这才消除了刘培珍的误解。鉴于刘培珍热心社区事务,街道纪工委还把她聘请为廉情监督员,让她参与到社区日常事务的监督,协助收集社区的廉情民意。 在顺利实现“三个百分百”目标的基础上,今年4月,福建省纪委监委召开全省乡镇纪检组织建设工作交流会,全面推行乡镇纪检组织规范化建设,从履职能力、工作作风、制度建设以及硬件配套等方面持续发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