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四大样本”获肯定
2018-08-17 08:41:57 来源: 福州新闻网 责任编辑: 李楠
闽侯荆溪镇关东小学的孩子们排练舞蹈《凤阳花鼓》,接受“艺术扶贫”前她们连基本的舞步都不会。(资料图) 近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检查验收组来榕,对我市创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进行终期实地检查验收,我市八大类、32项共63个指标全部达到优秀标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创建活动中,我市创新探索出的四大“福州样本”,得到了国家检查验收组的肯定。 昨日,记者采访了市创建办负责人。据该负责人介绍,这“四大样本”是统一配送文化专干、文物资源活态利用、文化扶贫扎实推进、丰富社会力量参与方式。 统一配送文化专干 解决队伍短缺问题 据介绍,在全市12个县(市)区全面推行的“统一配送文化专干”,实行政府统一购买、人员统一招聘、部门统一管理、街镇统一使用,专干下派到乡(街)和社区指导群众性的文化活动。 国家检查验收组表示:“福州这一举措较好地解决了基层文化队伍短缺的问题,创新了文化馆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为构建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物资源活态利用 彰显榕城文化魅力 我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2200多年历史,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我市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内涵,用足用活历史文化资源。 据介绍,我市结合《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福州市本土文化资源的转化与利用》制度课题研究工作,制定出台了19个本土资源转化和利用的制度性文件;依托郑和遗存、马尾船政、昙石山遗址等史迹,开展研究、宣传和展示活动,打造海洋文化品牌;在科学保护的前提下,将200多座明清古建筑改建为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开设图书馆、博物馆等,年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三坊七巷片区的近现代名人故居改建为纪念馆、展览馆和其他公共文化服务场所;活态利用历史文化街区,闽清县将旧礼堂、旧祠堂、旧庙堂改建为课堂、讲堂、文艺殿堂,成为培育社区品牌文化的载体。 国家检查验收组表示:“福州对文物资源的活态利用,彰显了榕城文化魅力。” 文化扶贫扎实推进 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近年来,我市结合本地实际,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围绕“文化贫困”群体的权益保障工作,针对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提供合适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通过文化“精准”扶贫,让“文化贫困”群体有更多文化获得感。 市创建办负责人介绍说,我市建立了完善的文化扶贫机制,成立了文化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针对本地贫困县出台了具体的扶持措施,设置农村文化专项经费,助力精准扶贫。“新福州人歌手大赛”活动提升特殊人群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艺术扶贫”工程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农家书屋“一对一”共建活动保障农民工阅读权益,被列为全国示范区创建城市20个特色和亮点之一。 国家检查验收组表示:“福州文化扶贫扎实推进,建立的文化扶贫机制较好地解决了山区农村、贫困地区及特殊群体的文化需求,促进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为经济相对滞后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探索了路径,提供了示范。” 丰富社会力量参与方式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市创建办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工作,政府投入逐年加大,2017年度财政拨付17.7亿元,同比增长15.72%。同时,我市还不断丰富社会力量参与方式,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采用PPP模式实现资金投入多元化,落地海峡文化艺术中心、永泰县演艺中心等4个文化产业类项目。 据了解,我市积极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运营管理,“一老一少一普”走出了公益性文化服务项目市场运作的路子;嵩口公益图书馆探索了精准扶贫与公益服务结合的实现方式;我市还大力发展文化志愿服务,全市已设立380个服务基地,注册文化志愿者达1.5万人,“艺术公益课堂——全民普及提升计划”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基层志愿服务典型案例”,“文化志愿手拉手”项目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基层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典型案例。 国家检查验收组表示:“福州在丰富社会力量参与方式上,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福州日报记者 吴晖/文 黄立新/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