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前的流花溪河道被垃圾和水葫芦占据。
改造后的流花溪水清景美。
福州日报记者 孙漫 见习记者 阮冠达/文 记者 叶义斌/摄
如果高宅村内流花溪畔静静伫立的香积寺和生长近千年的“甲天下榕”会说话,它们一定会把这2年“身边”翻天覆地的变化向大家娓娓道来。从“伤病满身”,到“治愈”可期,再到活力新生,按市委、市政府部署,伴着我市城区水系综合治理冲锋号的一路“护航”,流花溪畅通了水脉,消除了黑臭,也种下了美景。记者7日获悉,该河道全长超4.3公里的水脉已基本完成治理,市民可从浦上大道一路前行至湾边水闸段,感受飞花逐流水的全新景观。
拓宽水道 全域治理
从远近闻名的“垃圾河”,升级为点赞多多的景观河,全长4362米的流花溪蜕变,并不那么容易。2016年10月,整治工程正式进场,点多线长,加上征迁、“渣土山”的“阻拦”,让不少市民质疑。“要做就要全域治理!”接下军令状,陈白和刘文彬一头扎进现场。
作为市水环境建设开发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面对水道基本消失、积淤严重、污水直排的现状,两人和项目部同事一起,全面推进打通水道、清理河道及污水截流工作。
为畅通水道,沿线征迁与河道开挖同步进场,开挖外运的土方量有近40万立方米,今年初,原先的“羊肠小道”被全线拓宽为15米至80米宽的开阔河道,流花溪实现与上游洪湾河金山公园段、浦上河、台屿河及乌龙江的“牵手”。
厚重淤积也是河道黑臭的症结所在,随着陈年淤积全面清出,水质及河道行洪能力提升。清淤同时,沿线古榕等原有树种也一并加固保护,留住生态。
陈白告诉记者,为改变河道“半条清流半条黑”的情况,结合沿线给力征迁,全长约8.7公里的截污管全部埋下,21个污水排口也全面收归。“顶管和埋管因地制宜,让流花溪全线截污系统串联,把原本‘跑’进河道的污水‘转赠’给污水厂统一处理。”
眼下,流花溪“羞于示人”的模样已消失不见,水质有明显提升,加上邻近乌龙江的天然优势,还能利用潮汐进行水体交换,让水多、水动、水清的美景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