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权法案向何处去?华人密切关注哈佛招生案(侨界关注)
usa.fjsen.com 2018-11-08 10:55:12  孙少锋 陈 曦 张斐然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林进

自“哈佛歧视亚裔申请人”诉讼案开审以来,华人社区热议不断。美国亚裔举办多场集会,以公开发声的形式表达群体诉求,倡议大学招生废除种族考虑。《纽约时报》称,此案是有关平权法案未来命运的战斗。

逆向歧视 由来已久

据美国《侨报》报道,美国波士顿联邦地方法院10月15日开始审理哈佛大学招生程序中歧视亚裔美国申请人一案。

《纽约时报》此前报道,由美国保守派法律策略师爱德华·布鲁姆创办并领导的非营利组织“大学生公平入学”,2014年状告哈佛大学在招生中系统性歧视亚裔,以“种族平衡”政策为由,压低亚裔申请人的个性评分,把很多成绩优于其他族裔的亚裔申请者排除在录取范围之外。

作为这种说法的重要佐证,哈佛大学一份2013年的内部研究显示,如果录取时仅考虑学术成绩,新生中亚裔的比例将达到43%,而非裔只有不到1%。但哈佛10年来的招生情况显示,亚裔平均只占新生整体的18.7%,非裔为10.5%。

哈佛招生案引发热烈讨论,不仅关乎教育公平,更剑指平权法案。美国平权法案始于上世纪60年代,意在通过法律形式对少数族裔、妇女等历史上被排斥的群体给予关照。但哈佛等大学在招生中以其为法理依据,引发“逆向歧视”的争议。《华盛顿邮报》评论说,此案可能成为围绕平权行动展开的漫长辩论中的又一里程碑。

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教授李斧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指出,相对非裔、拉丁裔等族裔而言,录取比率较高的亚裔则很少被照顾。如果亚裔被进一步“细分”,那么亚裔中的华裔、印度裔、日裔还会更吃亏,这显然不合理。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陈奕平认为,平权法案距今已有50余年历史,和其初衷渐行渐远,严重扭曲了招生公平的原则,亟需纠正为了多元化而多元化的做法。

“平权法案对于扶助弱势族裔,是有益处的。但是不能牺牲标准、过度执行,放弃公正会妨碍社会进步。”李斧认为,无论如何,把哈佛的招生录取公诉到法庭上,都是对平权法案一次很好的检验。

法案存废 引发争议

哈佛在法庭文件中称,一旦消除“平权法案”对弱势群体的“照顾”,受惠最大的将是白人学生,白人学生的占比将从现在的40%增至48%,亚裔将从24%增至27%,而非裔将从14%降到6%,西裔也将从14%降至9%。

虽然对哈佛故意降低亚裔的个性评分感到不满,但对涉及案件的审判乃至平权法案的存废,华人群体内部呈现两种声音。支持控诉哈佛者称“亚裔美国人也有美国梦”,反对者态度谨慎,称“华裔不会做保守派废除平权法案的棋子”。《纽约时报》认为,两场立场迥异的声援活动显示亚裔世代意识形态的巨大差异。

“这场官司还有另外一个因素不可忽视。美国学校的录取政策近年来发生改变,并不是简单针对族裔。而是把录取标准从单纯偏重考试分数,扩大到各个方面,尤其是其中潜在的个人领导能力。”李斧认为,美国名校认为自己的责任是培养未来的领军人才,看重多方面能力和潜力。亚裔家庭往往偏重考试分数,忽略多方面社会活动,在主观分数上自然处于不利地位。

究竟该如何看待平权法案?美国旧金山湾区中国统一促进会顾问蔡文耀认为,华人要三思而后行:“由黑人抗争来的平权法也使得其他少数族裔从中获益,在各个方面受其保护。假如平权法取消,弱势族裔在经济能力、教育程度都较低的情况下,上升的渠道和机会将越来越少。我们华人也需要反思一下,在争取个人利益的同时,也要维护整个少数族裔的利益,假如执意打这场仗,将来需要打其他仗时,曾经并肩的少数族裔可能会拒绝合作。”

呼吁公平 智慧抗争

自10月15日开庭以来,该案获得了近百亚裔组织以及美国司法部的支持。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当地时间11月2日双方律师结辩。由于案件复杂,法官需要6至8个月才能判决,最后预计会上诉至最高法院。

此案是否会撼动平权法案的根基,对美国国家政策和司法判决产生影响?李斧指出,美国的司法体系总体来说还是比较独立。法庭审判不会单纯受社会影响。这场官司的最终判决,要看庭审证据的法庭认定。如果认定为族裔比例受控制,那么很可能对哈佛不利;如果认为是录取标准范围扩大,也可能对哈佛无害。

近年来,亚裔团体抗议社会不公事件的呼声渐高,唤起了对在美亚裔群体权利意识构建的关注。“华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正在逐渐改变‘哑裔’的形象,他们开始去游说,去争取,我们看到亚裔在觉醒。”陈奕平指出,参政也是一种方式,亚裔投票率并不高,参政不积极,导致当选的比率也很低,对权益的维护是不利的。

既要主动维权、奋力争取,又要谨慎选择,避免盲目站队,亚裔努力的方向是什么?美国法律政治学者张军律师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美国是法治社会,诉诸法律解决是正当途径。同时,受到压抑的群体勇于站到台前发声,主动表达集体诉求,对于培育该群体的权益意识是有助推作用的。

李斧认为,为了避免不公正待遇,亚裔须加大自身在社会中的声音和力量。其中,最重要的是提升社会事务参与度,其形式包括参政、助选、捐款等。

围绕哈佛招生展开的拉锯战表明,公平并非唾手可得,华人群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硬的仗要打。张军认为,在争取自身权益的过程中,亚裔或会发觉自身作为少数族裔的力量薄弱,故而需要同其他族裔进行联合,相互扶持,共同发声,以协作增强发声力度,收获更强回音。

 

相关阅读: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