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记述“侨”的四十年:国兴,侨亦兴 中新社北京11月18日电 (记者 周欣嫒)近日,“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实地探访后,记者从这部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中,发现了许多华侨华人及归侨侨眷心系祖(籍)国,为改革开放事业做出独特贡献的动人故事。 40年前,国门打开,心怀理想的有识青年得以留学海外,在广袤的知识海洋中探索。一批批学子学成归国,为国家发展贡献了突出力量与不竭智慧。 被习近平总书记称赞为“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归侨黄大年,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2009年,黄大年出任母校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全职教授,他带领科研团队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为中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2017年1月8日黄大年因病去世时,年仅58岁。 油画《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黄大年》,再现了黄大年作为首席科学家,在松辽盆地资源与环境深部钻探工程项目现场勘探考察的情形;陈列的黄大年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勾画着他亲手绘制的设备草图,标注着各个技术问题与工程进度。 在“大国气象”展区,有“中国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模型,被游览者重重包围。作为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FAST的诞生,对于中国在科学前沿实现重大原创突破,意义非凡。 而“中国天眼之父”——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南仁东,也是一名归侨。 展览现场,一位身着北京汇文中学校服的男生在FAST模型前止步,看得聚精会神。他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对天文学痴迷,“南爷爷”是他的“偶像”。他表示,将来有机会,一定要投身天文学领域,希望能像“南爷爷”一样,把图纸变成实物,探索太空的无穷奥秘。 事实上,不仅归侨侨眷,广大海外侨胞虽远隔千山万水,也对改革开放事业形成极大助力。 改革开放之初,海外侨胞率先进入经济特区和沿海侨乡投资兴业,来自世界各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回国(来华)创新创业,为中国大陆引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11月14日,观众在“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上参观深海探测装备模型。11月13日,“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在国家博物馆开幕。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致第十二届世界华商大会开幕的贺信中指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伟大成就,广大华侨华人功不可没”。 多年来,海外侨胞融通中外,积极发挥桥梁作用,在当地主流社会掀起弘扬中华文化的热潮。展览显示,如今中华文化“走出去”取得显著进展,全球建成35个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同157个国家建立机制性文化合作关系,这与侨胞们的努力密不可分。 面对民族大义,广大华侨华人始终坚决维护祖(籍)国领土完整,推动中国和平统一大业。统计显示,海外侨胞自发成立了200多个反“独”促统组织,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反“独”促统活动,遏制“台独”分裂势力的活动和影响。 迎来民族盛事,海外侨胞从未缺席,不遗余力参与支持。以北京奥运会为例,35万海外侨胞携手港澳台同胞捐款9.3亿元人民币共建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这座标志性场馆,已然成为全球华侨华人为奥运凝心聚力的纪念丰碑。 国运兴,则侨运兴。一幅幅光影之中,折射着一位位华侨华人和归侨侨眷对祖(籍)国的牵挂与盼望。 在网上展馆的观众留言板上,一条留言这样写道:“出国很多年,每次回来都觉得日新月异,中国的成就有目共睹,祝我的祖国越来越好!”(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