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侨报》:新移民热心公益 树立华人良好形象
usa.fjsen.com 2018-12-21 13:05:46   来源:中国侨网 责任编辑:兰楚文

中国侨网12月21日电 据美国《侨报》报道,近十多年以来,美国旧金山尔湾成为南加新新移民最集中聚居的城市,被称为大洛杉矶地区“没有牌楼的中国城”。随着华裔移民越来越多加入公益奉献,参与社区事务,尔湾华裔已成为社区不可忽视的群体。2009年,带两个儿子从北京移民美国定居尔湾的许秋红一家便是这一切的践行者,见证者。

新新移民学做义工 当“班级妈妈”

许秋红回忆,移民美国最终选择定居尔湾是因为这里有美国最好的学区之一,能够给子女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但是,从繁华的北京,来到初见一如大农场的南加州,生活变得不方便,什么事都需要自己打理自己做,有些不适应。

到美国前,许秋红在北京一家外资公司有很好的工作和事业,先生经营公司,是成功的企业家,一家人在北京生活优渥。她坦诚,之所以选择移民,主要考虑是教育和健康的原因。她欣赏美国自由开放宽松的教育环境,和良好的自然环境及空气。经公司美国友人推荐,尔湾的城市规划,高质量的教育,全美安全城市等吸引他们最终下决心定居尔湾。但全新的环境,语言适应,文化碰撞,作为新移民遇到不少的问题和困难。最主要由于语言障碍不再适合上班,好在时间变得充裕,可以参与学校的活动及社区服务。

2009年,刚到尔湾的前半年,许秋红一家几乎不认识任何人,她主动去儿子所在的大学公园小学做义工,每天做“班级妈妈”协助老师的教学,服务孩子们。也开始在各种学校活动投入时间精力做义工,并捐助资金支持学校的活动。

期间与老师和来自世界各国的家长们成了朋友,成立了大学公园小学华裔家长会。她表示,希望影响带动更多的华裔家长参与支持学校的活动,一改以往华裔家长参与度不高,不热心社区公益服务的冷漠形象。也希望以此为孩子做榜样,两个儿子能有主动开放公益的人生态度。

以中国工艺品、美食做媒介融入社区

久而久之,华裔家长参与服务学校和社区形成气候,逐渐获得学校的重视。一些大的活动,学校为华人家长会提供最大的摊位展示平台,于是许秋红将家人专门从国内带来中国工艺品,装饰品及美食贡献展示,宣扬中华文化和美食,大受各族裔师生欢迎。

逐渐熟悉社区以后,许秋红认识了更多的华裔家长和其他老移民。2013年,她与其他热心的华裔家长在尔湾成立橙县华人家长会,任副会长至今。

她表示,希望将尔湾和周边城市的华裔家长和学生组织团结起来,帮助有需要的新移民了解和融入社区。她建立网站,投稿社区中文报纸,宣传报道华人社区的活动,推广中华文化,正面影响华裔社区。

华裔家长会每年还组织有经验的华裔学生与社区其他孩子分享他们的社区服务和课外活动的经验提供信息,分享思路,帮助新移民学生和家长融入主流社区,指导他们参与社区公共事物和公益活动。

许秋红解释,因为很多时候,并不是华裔家长拒绝公益,不愿服务社区,往往只是因为很多新移民并不了解如何介入其中,参与服务社区。

参政议政影响下一代

2014年,南加华裔社区的家长们前所未有参与反对加州SCA5提案的抗议示威活动,许秋红作为负责人之一的橙县家长会也是重要的组织者。家长会牵头下,安排近十辆车、几十人的队伍前往洛杉矶民主党华裔议员周本领的办公室楼前加入抗议示威。

最终,迫于压力,限制亚裔学生加大录取的SCA5族裔配额提案被搁置。也是从2014年开始,加州华裔社区越来越多的华裔投入社区事务,参与选举,助选投票。这些年来,华裔群体走出社区融入主流政治,越来越成为美国政治选举中不容忽视的关键少数力量。

受父母影响,越来越多生长于美国的华裔第二代耳濡目染,同样热衷公益,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成为社区事务及助选行动的主力军。

许秋红介绍,儿子宣霈林6年级开始便和她一起做公益,参与社区服务,加入各种义工服务,发传单,助选等。她希望孩子们从社区走出去了解主流政治,不拘泥于华人圈子。儿子宣霈林在各种公益活动,社区公共事务,包括助选活动参与中成长,越来越有自己的思考。许秋红表示,所有这些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多正面的帮助。

她讲述,儿子刚开始只是懵懵懂懂跟着大孩子们参与为华裔支持的候选人助选,并不了解他所做的意味着什么,虽然刚开始尚未形成自我明确的价值观,但是这种人生经历很有收获。而且,几年来利用暑假时间,宣霈林还坚持多次去中国贫困地区做短期义工,为山区孩子募款助学,回馈社会。许秋红表示,看得出来儿子内心帮助弱势群体的信念已经深深扎根,且开始多了份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许秋红颇感欣慰,随着这几年坚持参与公共事务,她的儿子越来越成熟,独立思考。高中暑假时,他选择去橙县检察长办公室实习,了解熟悉美国的司法机构及政治体系的运作,为未来的事业规划打基础。今年申请大学的宣霈林已经明确坚定学习政治学,未来或可能参与选举向政界发展的意向。

相关阅读: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