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性禅师的故事(七):平民的法师
2019-03-08 10:24:06 来源: 《心月孤圆》 责任编辑: 康晓青平民的法师 “平民的法师”不是自封,而是他人的评价。 本性禅师自2004 年升座开元寺方丈后,就实施了一项重大的改革,为了方便香客、游客入寺,入门、请香、用餐三免费,体现了开元寺的守真守诚。 进寺,无需凭票,可自由出入。寺院备有几种香,任取,香客如一定要自愿付费,则随缘多少自己放入功德箱即可。用餐时间,寺院备有自助便餐,不论认识或不认识的信徒,只要有需要,就免费提供。如餐不足,也尽可能地临时提供些面食之类的食物。 不知这是不是在全国寺院中率先实行的,但至少在福建是独一无二的。 发起成立福州开元志业文教慈善基金会 于每年重阳节连续举办千叟宴,让6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品尝 赈灾斯里兰卡,慰问灾民 为残疾人捐赠轮椅 此举引发了各方压力。 某些部门出面交涉,是不是少收一点,哪怕是象征性地收5 块钱?福州开元寺毕竟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收门票有利于控制人流量,有利于文物保护;僧侣窃窃私语,请香不用香钱,会不会“衣食无着”?敞开山门免费用餐,来者不拒,会不会“坐吃山空”?教界也有来函质问:寺院买门票天经地义,你小庙不买票也罢,却让我们置于何地?情何以堪? 本性禅师上医院看望慰问残障人员 本性禅师回应道,门票的收入,虽解决了寺院建造修缮资金困难的一些问题,但也阻断了一些有心向佛者的信心与慧命;出售香烛,无可厚非,但也不可避免地使一些赤贫者止步于佛门前;入寺用餐,收点费用,合情合理,不过,信众来寺朝礼,还因此得回家用餐,造成了一些不方便。 传统寺院并没有门票一说,它只是时代产物。沧海桑田,曾经的皇家寺院,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就应当转化为平民寺院,亲近于民,服务于民。 到孤儿院看望慰问孤儿 信仰是永远的,信仰者也是永远存在的。寺院如果靠香火牟利,其弊端是对信众心灵与信仰造成的冲击,使他们对宗教的纯正性、神圣性产生了复杂的心理,甚至是信仰危机。 传统寺院是不卖门票的。为契合传统佛教精神、给信众信仰提供实践的便利,福州开元寺实行三免费原则。与其说是寺院改革,不如说是回归传统。 佛教是从印度传过来的,印度是托钵制,而中国是自养制。 寺院的自养,是靠商业经营,还是宗教修持?本性禅师认为,宗教是公益性的团体,不应以盈利为目的,而应把修持作为宗教自养的首要出路,其核心是固化寺院信仰的系统,高举信仰的旗帜,创造宗教性财富、精神性财富、文化性财富,从受益者中获取生存与发展的必需品。而其他的方法则是辅助,切不可本末倒置。 自本性禅师升座方丈即日起,就把一副楹联悬挂在开元寺的门口:“以佛心导正人心,回归信仰;以佛道辅正世道,重建道德。” 寺庙用款可以捉襟见肘,但普度众生当应尽心尽力,从此,“平民的法师”不胫而走。实践证明,本性禅师的理念是对的,开元寺声誉日隆,香火年旺一年。 出家人慈悲为怀,普度众生。本性师认为,普天之下的百姓特别苦,我所做的是服务、普度百姓,度人即度己,救人即救已。当然也度富人,是用富人的钱,去帮助更多的穷人。 善哉!在这烟花繁华之地,依然掩藏着一方净土,仍然保持、传扬着佛家至善至仁的本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