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漳州8月10日讯(本网记者 苏海森 通讯员 杨景三 陈楠)这个夏天,每到夜幕降临的时候,位于漳州南靖高新园靖城村的一座古建筑里灯火通明,呈现出一派热闹、欢乐的景象——在古建筑外的广场上,妇女们跟着音乐的节奏,跳着广场舞;在整洁宽敞的古建筑里,男人们围坐在一起,或喝茶闲聊,或下棋;小孩子们则相互追逐、打闹…… 据当地老一辈村民介绍,这座名为“城隍庙”的古建筑始建于元代至正年间,经多次重修扩建,并于上个世纪80年代被列入南靖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被登记为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值得一提的是,城隍庙还留下了当年红军的足迹。如今,这里还设有占地200多平方米的“红十五军纪念馆”,展出照片、雕塑和沙盘等,再现了红军当年攻克漳州市以及分兵南靖县的历史场景。 事实上,不只是城隍庙,靖城村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拥有历史旧镇、孔子文化、关帝文化、陈元光文化、文昌塔、后堀古村落、旧中山路遗址等一批历史文化资源。近年来,该村因地制宜,重点挖掘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对两种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全盘运营,打造出了一批文化传承品牌,也有效推动了乡村振兴。 用“活”历史文化古迹 丰富村民文化生活 今年暑假,长期居住在厦门的漳州南靖高新园靖城村村民陈先生带着家人回到家乡度假。每到傍晚,闲暇时,他总喜欢带着孩子到该村的城隍庙走走看看,感受这座古老闽南民间信仰场所的魅力,也参观设在这里的“红十五军纪念馆”。 “这里空间大、凉爽,是休闲的好去处,一到晚上村民就聚集到这里,很热闹。”陈先生表示,城隍庙历史文化悠久,融合了民俗文化和红色文化,对孩子很有教育和启发意义。“家乡用‘活’历史文化古迹,提高使用率,让利于民,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这种做法很值得称赞。” 与城隍庙一样,临近河边的古老屈原庙如今也是当地村民经常光顾的地方,而这得益于这里设施的提档升级——沿河而建通向这里的道路拓宽并铺上了水泥,并在两旁种上了行道树;屈原庙外的广场搭建起了铁架帐篷;附近建造起了亭子和公厕,增设了一批新的体育设施…… “近年来,我们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修缮保护以及提升周边配套设施,并聘请村民管理和打扫卫生,让历史文化古迹重新焕发出了生机。”靖城村党委副书记陈添来介绍,现在这些历史文化古迹的人气高了许多,大家到这里拉家常、下棋、跳广场舞……“此外,为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我们也会根据不同节日定期在这些地方举办猜灯谜、写春联等活动。” 整合资源全盘运营 打造文化传承品牌 位于靖城村东边的九龙江西溪北岸边有一座历史达四百多年的古塔,名为“文昌塔”,是南靖旧县治水口关锁,也曾是中共南靖特支临时驻扎地。该塔为八角形棱柱体砖塔,有6层,高27米,占地面积近30平方米,内有木梯通道通上下。1983年,文昌塔被列入南靖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文昌塔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尽管地处稍微偏远的地点,但近年来文昌塔还是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参观。这一现象也让靖城村“两委”对该村未来发展有了更多的想法和计划——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整合资源,全盘运营,打造文化传承品牌,为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福利,进而推动乡村振兴。 有了想法和计划后,靖城村则付出了一些实践。譬如,如今在靖城村主要街道路口,人们可以看到这些历史文化古迹的指引牌。“要打造文化传承品牌就要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这些历史文化古迹。我们还特意在指引牌上附上二维码,游客只要扫下二维码就会跳出导航,方便到达。”陈添来表示,要打好靖城村文化传承这张牌,就要从细微处规划,从方便游客的角度去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现在,每到周末,已有一些周边的游客专程到靖城村体验“文化游”。“靖城村位于漳州南靖东大门,背靠风景秀丽的玳瑁山,南临九龙江西溪,国道319穿境而过。从地理区位以及资源优势来说,打造文化传承品牌,甚至是发展以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旅游业,我们是有优势的。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用‘活’历史文化古迹,从文化振兴着手来推动靖城村的乡村振兴。”陈添来信心满满地如是说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