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美国频道 > 文化福建 > 正文

将乐擂茶:钵中有乾坤 钵中显真意

2019-10-17 10:53:43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陈佳丽  

以擂茶为灵感创编的擂茶舞在将乐广受欢迎。受访者供图

一缕幽香、一股温情。13日下午,在将乐县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福建客家擂茶将乐制作工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谢武秀正给一群兴致勃勃的小学生现场演示擂茶制作。擂棍飞转,钵内茶料逐渐融为一体,唤醒孩子们的味蕾。

将乐擂茶相传起源于东晋的“衣冠南渡”,被誉为“中国古代茶文化孑遗”。2008年,福建客家擂茶将乐制作工艺成为我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08年、2011年和2014年,将乐县又三度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擂茶)之乡的称号。可别小看一钵擂茶,它在将乐大有文章。

世世代代喝擂茶

“在将乐,请喝擂茶是最普遍却又最隆重的待客礼节。”谢武秀告诉记者,擂茶是将乐人世代传承的一种风俗民情,也是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一种纽带。逢造屋乔迁、红白喜事、开业庆典、欢庆佳节等,当地百姓都要以擂茶款待嘉宾。

除了喝擂茶,在将乐还有“喊擂茶”的习俗——四时八节喊“习平安擂茶”,正月叫“习正月擂茶”,有喜事的喊喜茶,请人帮忙的喊答谢茶。喊擂茶时,情真意切;擂擂茶时,相互帮忙;喝擂茶时,闲话家常。

擂茶既是食品也是饮品,还是治病强身的保健品。在茶叶、芝麻、花生等主料之外,擂茶者可根据季节变化或特殊需要,灵活调整配方加入中草药或保健品,种类繁多,功效多元。例如,冬春之交加生姜、肉桂,夏天加鱼腥草、藿香或金银花,秋天加贡菊或杭白菊……世代传承,擂茶习俗越来越丰富。

“擂茶制作通常有配料、初擂、烫浆、过滤、再擂、冲浆等六个步骤。”谢武秀介绍说。她手中的擂钵,是当地特制的陶盆,呈倒圆台状,内壁布满辐射状沟纹,与擂棍共同作用,原料很快就搅拌好了。

不过,虽然看似简单,其实擂茶制作不仅仅是个力气活。她解释说,擂棍要用油茶树、勾藤或山苍子树等可食木制成,这是因为,擂茶时擂棍会溶入擂茶中,也算是配方之一。此外,冲茶时水温要适宜,太高会造成混合物的蛋白质过快凝固,擂茶难以形成乳状;水温太低则冲不熟茶,喝起来不但不香,还会有生草味。

“月光仔,月亮亮,喊你下来食擂茶;擂茶喷喷香配老姜……”一边喝着擂茶,谢武秀和同伴们唱起了清亮的客家擂茶谣,令观者回味无穷。

谢武秀(左)与同伴展示擂茶技艺。东南网记者 林张清 摄

擂茶情痴五十载

受外婆影响,谢武秀7岁就开始学做擂茶。五十年结缘擂茶,她不仅熟悉每一道步骤,连和小伙伴玩游戏都离不开擂茶。后来,只要是跟擂茶有关的活动,总少不了她的身影。

退休后,谢武秀更是一心扑在擂茶制作技艺与擂茶文化的传播上,是县里远近闻名的擂茶情痴。据了解,她曾连续参加了10届“将乐县擂茶风情展演大赛”,多次代表县里参加有关擂茶制作展示的展会和文艺表演。由她参与指导、表演的健身舞《敬上客家幸福茶》,在2014年8月的省、市音乐舞蹈节广场舞比赛中获得多个奖项。

2017年,将乐县第十届“玉华洞杯”擂茶风情展演暨客家擂茶制作技艺传承人选拔大赛现场下起了大雨,谢武秀为了不影响表演效果,不穿雨衣坚持冒雨参赛。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和同伴们夺得金奖。

在将乐,擂茶健康保健广场舞风靡一时。这是谢武秀根据多年擂茶制作展示和擂茶文艺作品表演的心得体验,同时结合保健茶饮和保健锻炼的经验编创而成。谢武秀说,客家擂茶文化需要新时代的巧妙解读和应用。

擂茶产业刚上路

头顶“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擂茶)之乡”称号,如何把文化转化为经济动能,让擂茶走得更远,地方政府与擂茶手艺人都在共同摸索。

为了弘扬擂茶文化,将乐以文旅融合促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让擂茶更广为人知。除了一年一度的擂茶风情展演大赛,县里在东门文化广场建造了入选吉尼斯纪录的“最大的擂茶钵”铜雕。2011年和2013年,将乐县政府经国台办批复成功举办了两届海峡两岸客家擂茶文化交流盛会。

当今社会,饮食推崇五谷杂粮,擂茶契合此道。谢武秀表示,她参加厦门文博会时发现,擂茶在会上很受欢迎。将乐的擂茶人开始考虑量化擂茶配方,将擂茶包装成原味和添加中草药两个品种,从而进行商业生产。另外,她认为,将乐擂茶与台湾擂茶同出一源,擂茶文化可以作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纽带。

“我现在带了6名徒弟,经常到各地开展擂茶表演和文化交流。”谢武秀说。说是徒弟,实则是一群志同道合的挚友。他们一起参加表演,研究擂茶文化,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让擂茶走得更远。

非遗进校园是近几年来许多非遗项目焕发新生的有效方式,将乐擂茶也不例外。在教授擂茶制作技艺的同时,谢武秀通过擂茶歌、擂茶舞、擂茶操等多种表演形式,弘扬传承传统文化。

这一切,她都是义务的。让家乡这碗美好的茶香飘四溢,是她不懈的追求和梦想。“能够把擂茶文化带到更多地方,是我最大的动力。”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