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凤:做肩膀戏传承的火炬手 让非遗“活”起来
2019-11-06 11:04:05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陈佳丽
一千多年来,在这沙县方钟灵毓秀的山水间,逐渐形成迎烛桥、赛春牛、游鱼等一系列地方文化习俗,丰富多彩,内涵丰富。肩膀戏,被称为我国民间的活木偶,是沙县地方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表演艺术形式之一。表演时,一个约五六岁的孩童站在大人的肩上,以肩膀为舞台,穿着戏服边唱边舞,在悠扬的乐曲中演戏,煞是可爱;大人根据剧情负责台位走步,上下配合,浑然一体,是一种高难度的特别戏种。因演技奇特,唱腔动听,兼容各调,场地不拘,素有"肩膀上的民间艺术奇葩"之美称,2005年10月被列为福建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十月的一个早上,走进沙县西门幼儿园,走上贴满肩膀戏演出照片的楼梯,我们见到了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沙县肩膀戏代表性传承人陈丽凤。 “我小时候,老家每当庙会活动就有肩膀戏表演,生动有趣是我最初对肩膀戏的印象。”陈丽凤说道。那时,肩膀戏表演者大部分是农民,他们劳作回来,才有空彩排,使用的多为本土的乐器。后来,自己生了女儿,社区组织肩膀戏表演活动,基于对肩膀戏的热爱,陈丽凤积极地带领女儿加入了肩膀戏表演。从此,肩膀戏的种子便在在陈丽凤心里生根发芽,成为一生的事业。 陈丽凤一直坚守着“传承”的事,“如何更好地传承肩膀戏?”这个问题她一直在思考。 播撒种子,种下希望 陈丽凤作为底座表演(左一)。沙县肩膀戏传承和保护中心供图 《张飞审瓜》在古县村演出。黄长明 摄 在陈丽凤的努力之下,肩膀戏的传承有了积极进展。2004年,陈丽凤工作的沙县西门幼儿园成立了肩膀戏培训基地,为沙县肩膀戏输送了大批小演员。2008年,沙县肩膀戏艺术团西门幼儿园分团成立,肩膀戏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又有了新起点。2012年,沙县文化馆和沙县西门幼儿园签订了《关于非遗进校园协议书》,将肩膀戏送进校园,实现固化合作。在她手上培养过的肩膀戏小演员,最早的一批已经大学毕业了,“兵”是流水的兵,营盘却牢牢地建立在校园。 陈丽凤希望把肩膀戏这个艺术的种子播散进更多的孩童心里。每个星期一,沙县西门幼儿园举行升国旗仪式,陈丽凤如往常一样安排了几个“站肩”的小朋友,轮流站在底座演员肩膀上,做简单的表演吸引幼儿园小朋友。观赏肩膀戏,更重要的还有体验,陈丽凤每学期在每个班,轮流开设肩膀戏体验课,让孩子接触肩膀戏,慢慢地投入到这个艺术中来。 这个过程中总会遇到困难,有的孩子自己喜欢,家长却不同意参加。幼儿园里有个叫黄梓棋的小朋友,外形体态都特别适合肩膀戏,可是她妈妈不愿意让她加入肩膀戏培训,陈丽凤没有放弃,她一个个说服梓棋的同学加入肩膀戏培训,第二年,她母亲受到感染,亲自向陈丽凤申请加入肩膀戏队伍里。 这种一点一滴的改变,一天一天地坚持始终伴随着陈丽凤。她说人的一生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特别珍惜。 苦练内功,薪火相传 陈丽凤(右一)彩排肩膀戏。沙县肩膀戏传承和保护中心供图 肩膀戏训练和演出时,最大的困难在小演员,孩童年纪小,很多因素难以控制,在演出中,有的小演员还会睡着。这样一个独特的艺术形式,虽为观众喜爱,但也存在一些局限,小演员因为体重课业等影响,超过六岁就要更换,服装单一,没有固定底座演员等。陈丽凤和她的肩膀戏团队,从排练、化妆、台词、道具、演出全部都要独立完成,在人物造型还有服装设计上苦下功夫。 陈丽凤介绍,幼儿园也是底座演员培训基地,底座来自各自行业,有司机、教师、搬运工、外卖员等。为了拓宽底座演员的“招聘”渠道,陈丽凤想了一个办法,采取以孩童的父母当“底座”的做法。这一举措优势明显,因为父母跟孩童有着与生俱来的亲情,孩子踩在家长肩膀上非但不害怕,还会产生强烈的表现欲。传统文化与亲子文化相融合,让非遗项目肩膀戏的传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基于父母当底座,有的一家人都会参与到肩膀戏这项表演中来。2012年,沙县组织100对肩膀戏演员到三明参加世界客属第25届恳亲大会,以肩膀戏为桥梁对外交流,让更多的市民参与到肩膀戏这项艺术中来,让肩膀戏生生不息。 走出沙县,走向全国 《八仙汇聚小吃城》表演现场。叶克秋 摄 肩膀戏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只有真正走到寻常巷陌,走到田间地头 ,才能真正走进群众心中。陈丽凤带领着园里会肩膀戏的孩童去全国各地参加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也走进社区、走进校园、走进广场……只要有人看肩膀戏的地方他们就去,去影响更多的人…… 在陈丽凤印象中,最深刻的是去台湾进行交流的一段故事。2010年的5月,陈丽凤和她的肩膀戏表演团队带着对这项事业的热爱和对外交流的兴奋,来到了台湾。他们将沙县小吃文化与肩膀戏融合,创作的《八仙聚会小吃城》表演给台湾当地民众看,受到了极大的欢迎,“有许多观众好奇的抚摸我们的小演员,都以为是木偶假人。”陈丽凤说,“有个观众摸了小演员的脸蛋,还说了句‘是活的,还是热的’。许多观众都要求合影留恋,当时观众拍照的时间远远超过整个表演时间。”如今,肩膀戏已经成为海峡两岸民众进行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纽带,在一次次地交流中,两岸的民众共同参与,切磋技艺,增强了台湾同胞的文化归属感。 后记 如今高科技影响大众的生活,肩膀戏传承人仍然用热情守护着最初的执念,让肩膀戏这朵“奇葩”开在更多的地方,焕发光彩。许多如陈丽凤一样的肩膀戏表演者,他们是这项艺术的经历者,也是见证者。肩膀戏是传承中华民族历史的文化载体,是连接海峡两岸同胞情感的艺术桥梁,每个肩膀戏艺人,都在用自己满腔热情,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去影响更多的人来关注、守护、继承和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义务,站在传承人的肩膀上,跳出更扎实、更惊艳、更有发展的传统文化“肩膀戏”,让我们的文化生生不息,传播到世界各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