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参观林则徐纪念馆,了解林公“十无益”家训。(资料图片)记者 池远摄 福州日报记者 吴晖 我国素有文明“礼仪之邦”之美称,我们生活的有福之州,已连续三届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目前正在创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在此过程中,福州大力推崇勤俭朴实、文明公益的生活方式,让有福之州形成好习俗、劲吹新风气。 移风易俗改陋习 今年丹桂飘香的日子里,长乐区湖南镇仙富村慈善基金会收到了10万元善款,这是仙富村在外经商的企业家李文忠捐赠的,这笔钱他原本要用于庆祝母亲99岁寿诞。李文忠说:“现在不兴大操大办了,捐钱做公益才是新风尚。” 长乐是著名的侨乡,当地人十分看重宗族乡里关系和传统习俗,有婚丧大操大办讲排场的传统。前几年,长乐民间操办婚丧酒席不但不收礼金,还给每位参加宾客分钱,少则三五百元,多则上千元。 婚丧事上“分钱”的陋习,变成了当地群众沉重的经济负担。有的群众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因为怕被邻里说闲话,只能硬着头皮四处借钱,苦不堪言。 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长乐下定决心向歪风陋俗宣战,打出了一系列移风易俗“组合拳”,首先从党员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做起。对党员干部,长乐强调纪律,突出监管,严格执行申报审批制度。村里的党员不论是操办还是参加红白事,都要向党组织提前报告,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村规民约执行。科级以上干部操办或参加婚丧喜庆的情况,每月都在媒体上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借此机会,福州市在长乐召开了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现场会,要求深挖问题根源,突出党员、干部带头,从严执纪问责,发动群众参与,持续推动社会风气向善向好。市移风易俗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全体市民发出倡议,在全社会倡导婚事新办、喜事俭办、厚养薄葬、修身养德,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福州还开展移风易俗“五进”宣传活动(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村居、进家庭),强化重要节假日期间移风易俗工作,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喜事新办、厚养薄葬、节俭养德”的文明新风尚。同时不断完善机制建设,全市29个部门建立了移风易俗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不定期召开专题会,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家风家教沁人心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教家风建设既是家事,也是国事,关系个人健康成长、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繁荣发展。福州积极弘扬、传承本土优秀传统家风家训,引导广大家庭树立家庭美德观念。 “父母不孝,奉神无益;心存不善,风水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日前,记者走进三坊七巷名人家风家训馆,看到馆内除了林则徐的“十无益”家风家训,还有沈葆桢、严复、林觉民等三坊七巷近50位历史名人的家风家训。馆内参观者络绎不绝,既有本市的市民,也有外地的游客,志愿讲解员正在向大家介绍林则徐的“十无益”家风家训。上海游客陈屹阳告诉记者:“我从中不仅感受到了福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且看到了福州对家风家教建设的重视。” 福州各县(市)区也十分注重家风家训教育基地建设,仓山区螺洲陈氏家风家训馆、晋安区魏杰家风馆、连江县“畲族家风家训馆”、闽清县状元故里许氏家风家训馆、福清市新厝镇乡贤乡风馆、罗源县罗川家风家训馆、永泰县爱荆庄家风家教馆、闽侯县小箬乡“四知文化广场”等已相继向公众开放,在当地群众中产生了良好反响。 同时,为传播良好家风家训,发挥榜样引导作用,市委文明办还联合市妇联等相关部门,在全市大力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仅今年福州便有6户家庭入选全国“最美家庭”,22户家庭入选福建省“最美家庭”。 “光盘行动”收实效 近日,记者在西湖公园附近的一家比萨店内看到,墙壁上张贴着“节俭养德,从我做起”的宣传图文,餐桌上摆放着“光盘行动”“吃多少点多少”等提示牌,提醒消费者文明用餐、节俭用餐。 店主王先生告诉记者:“做生意当然希望客人多消费,但我们不提倡铺张浪费。有时客人点多了,吃不完,我们工作人员就主动帮忙打包,让客人带走。 带孩子来就餐的市民卢女士说:“以前到餐馆吃饭,剩菜不打包,主要碍于面子,现在提倡‘光盘行动’,吃不完打包已成为习惯。” 餐桌文明是社会文明的缩影,也是体现城市文明的窗口之一。创建文明城市以来,福州持续深入开展“文明餐桌行动”,积极营造和谐文明的用餐文化,将“文明餐桌”融入文明创建活动,把“倡导绿色生活 反对铺张浪费”行动纳入文明单位测评体系。各级文明单位通过张贴宣传标语和宣传画,设置温馨提示牌、LED屏宣传,举办道德讲堂,发放倡议书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增强大家勤俭节约观念。 福州还针对餐饮企业倡导推行灵活点餐,为顾客提供“半份半价”“小份适价”“热菜拼盘”等服务;组织开展“文明餐桌示范店”“文明之星服务员”创建评选活动,将“反对大操大办、反对铺张浪费”内容列入福州市民文明行为规范,通过网络、社会宣传栏等渠道广泛宣传,取得了显著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