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美国频道 > 文化福建 > 正文
福州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为让新风更盛行
usa.fjsen.com 2019-11-22 09:24:19  吴晖 来源:福州新闻网 责任编辑:陈佳丽

小学生参观林则徐纪念馆,了解林公“十无益”家训。(资料图片)记者 池远摄

福州日报记者 吴晖

我国素有文明“礼仪之邦”之美称,我们生活的有福之州,已连续三届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目前正在创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在此过程中,福州大力推崇勤俭朴实、文明公益的生活方式,让有福之州形成好习俗、劲吹新风气。

移风易俗改陋习

今年丹桂飘香的日子里,长乐区湖南镇仙富村慈善基金会收到了10万元善款,这是仙富村在外经商的企业家李文忠捐赠的,这笔钱他原本要用于庆祝母亲99岁寿诞。李文忠说:“现在不兴大操大办了,捐钱做公益才是新风尚。”

长乐是著名的侨乡,当地人十分看重宗族乡里关系和传统习俗,有婚丧大操大办讲排场的传统。前几年,长乐民间操办婚丧酒席不但不收礼金,还给每位参加宾客分钱,少则三五百元,多则上千元。

婚丧事上“分钱”的陋习,变成了当地群众沉重的经济负担。有的群众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因为怕被邻里说闲话,只能硬着头皮四处借钱,苦不堪言。

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长乐下定决心向歪风陋俗宣战,打出了一系列移风易俗“组合拳”,首先从党员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做起。对党员干部,长乐强调纪律,突出监管,严格执行申报审批制度。村里的党员不论是操办还是参加红白事,都要向党组织提前报告,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村规民约执行。科级以上干部操办或参加婚丧喜庆的情况,每月都在媒体上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借此机会,福州市在长乐召开了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现场会,要求深挖问题根源,突出党员、干部带头,从严执纪问责,发动群众参与,持续推动社会风气向善向好。市移风易俗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全体市民发出倡议,在全社会倡导婚事新办、喜事俭办、厚养薄葬、修身养德,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福州还开展移风易俗“五进”宣传活动(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村居、进家庭),强化重要节假日期间移风易俗工作,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喜事新办、厚养薄葬、节俭养德”的文明新风尚。同时不断完善机制建设,全市29个部门建立了移风易俗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不定期召开专题会,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家风家教沁人心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教家风建设既是家事,也是国事,关系个人健康成长、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繁荣发展。福州积极弘扬、传承本土优秀传统家风家训,引导广大家庭树立家庭美德观念。

“父母不孝,奉神无益;心存不善,风水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日前,记者走进三坊七巷名人家风家训馆,看到馆内除了林则徐的“十无益”家风家训,还有沈葆桢、严复、林觉民等三坊七巷近50位历史名人的家风家训。馆内参观者络绎不绝,既有本市的市民,也有外地的游客,志愿讲解员正在向大家介绍林则徐的“十无益”家风家训。上海游客陈屹阳告诉记者:“我从中不仅感受到了福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且看到了福州对家风家教建设的重视。”

福州各县(市)区也十分注重家风家训教育基地建设,仓山区螺洲陈氏家风家训馆、晋安区魏杰家风馆、连江县“畲族家风家训馆”、闽清县状元故里许氏家风家训馆、福清市新厝镇乡贤乡风馆、罗源县罗川家风家训馆、永泰县爱荆庄家风家教馆、闽侯县小箬乡“四知文化广场”等已相继向公众开放,在当地群众中产生了良好反响。

同时,为传播良好家风家训,发挥榜样引导作用,市委文明办还联合市妇联等相关部门,在全市大力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仅今年福州便有6户家庭入选全国“最美家庭”,22户家庭入选福建省“最美家庭”。

“光盘行动”收实效

近日,记者在西湖公园附近的一家比萨店内看到,墙壁上张贴着“节俭养德,从我做起”的宣传图文,餐桌上摆放着“光盘行动”“吃多少点多少”等提示牌,提醒消费者文明用餐、节俭用餐。

店主王先生告诉记者:“做生意当然希望客人多消费,但我们不提倡铺张浪费。有时客人点多了,吃不完,我们工作人员就主动帮忙打包,让客人带走。

带孩子来就餐的市民卢女士说:“以前到餐馆吃饭,剩菜不打包,主要碍于面子,现在提倡‘光盘行动’,吃不完打包已成为习惯。”

餐桌文明是社会文明的缩影,也是体现城市文明的窗口之一。创建文明城市以来,福州持续深入开展“文明餐桌行动”,积极营造和谐文明的用餐文化,将“文明餐桌”融入文明创建活动,把“倡导绿色生活 反对铺张浪费”行动纳入文明单位测评体系。各级文明单位通过张贴宣传标语和宣传画,设置温馨提示牌、LED屏宣传,举办道德讲堂,发放倡议书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增强大家勤俭节约观念。

福州还针对餐饮企业倡导推行灵活点餐,为顾客提供“半份半价”“小份适价”“热菜拼盘”等服务;组织开展“文明餐桌示范店”“文明之星服务员”创建评选活动,将“反对大操大办、反对铺张浪费”内容列入福州市民文明行为规范,通过网络、社会宣传栏等渠道广泛宣传,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