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颜值生态之城 绘就美丽长乐新画卷
2020-06-10 15:38:42 来源: 福州新闻网 责任编辑: 王亮
长乐莲柄港治理后水清岸绿(长乐区河长办供图) 福州日报记者 余少林 一年之中,大部分天数可见明媚的蓝天;行走在内河沿岸,流淌的碧波扑入眼帘;漫步街头,公园随处可见,林木花草为城市披上绿装;乡村面貌也在改变,整洁的街面,苍翠的农田,宜人的田园风光……一幅优美的生态画卷,在长乐区铺展开来。 近年来,长乐区全力推进大气、水和城乡环境治理,打响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和净土保卫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留住“绿水青山”,持续增强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改善水质 回应民众关切 自来水水质问题一直是长乐市民关注的焦点。长乐地处闽江口入海处,闽江流经长乐的江段为感潮河段,海水沿江上溯,容易引发海水倒灌,致使源水中氯化物含量偏高。由于常规自来水处理工艺无法处理水中氯化物,部分输水管道受到咸潮侵蚀产生大量锈水,自来水变咸变黄。 回应民众关切,改善水质,长乐区不遗余力。“长乐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自来水水质问题,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实施饮水安全工程。”长乐区远航供水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长乐区投入1.9亿元,完成长乐二水厂饮用水深度处理工程,工程采用“超滤+纳滤+浓水反渗透”三级膜处理工艺,深度处理后,净水厂出水氯化物含量小于200mg/L,极大缓解咸潮期间出厂水氯化物偏高问题。 “我们密切监测水质,加密检测频次,结合水厂水质自动监测仪器进行实时在线监测。”上述负责人表示,根据咸潮变化趋势,他们和环保、水利等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气象、水文研判工作。与此同时,对炎山水源的取水管道头部进行及时清理。 供水管网建设也是提升水质的关键。去年,长乐区完成6个供水项目,包括长乐东区水厂扩建工程、炎山取水泵站扩建工程、东区水厂至漳港环岛DN1200出厂干管工程、长乐三汊港大桥至玉田镇(营滨路)供水管道工程、空港工业区至梅花镇(梅文路)供水管道工程、长乐瀛洲片区供水管道工程,确保供水安全。今年,长乐区计划完成市里下达的每年改造供水管网10公里任务,进一步提升水质。 一边是网管改造,另一边则是加快大樟溪引水工程建设。长乐区远航供水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长乐大樟溪引水工程于2016年11月开工,截至目前,大华岭勘探试验段输水隧洞累计掘进5007米,开挖累计完成投资额约5100万元,争取今年年底完工,整体工程也在加快推进建设。待大樟溪水资源北线工程建成后,长乐区将取用大樟溪水源。 内河治理 实现水清岸绿 不只饮水安全工程,内河水质的治理改善,也增强着群众幸福感。长乐陈塘港主要流经金峰镇,多年来,随着城镇发展,陈塘港受到污染破坏,水体发黑发臭,水质长期处于劣V类水平。如今,陈塘港水流清澈,碧波荡漾,成群鱼儿自由游曳,白鹭在河面翩飞。 陈塘港的蜕变折射出长乐区内河治理的成效。记者了解到,长乐区共有河道257条,河道总长825.466公里,湖泊2个,总面积995.5069万平方米。配备19个河长制办公室,229个河湖长,197名河道专管员。 “自2017年3月全面实施河湖长制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指导部署下,各项工作得到全面落实开展,河湖水环境得到极大提升。”长乐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长乐区从资金保障、人员配备、制度落实、宣传开展、组织行动、工程建设、监督检查、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多措并举,总结有效模式和管用办法保证河湖长制工作顺利开展。 针对内河河道治理,长乐区投资数十亿,持续推进莲柄港主河道治理、陈塘港水质提升项目、二刘溪河道整治、长限生态补水泵站、朝阳洞拓宽等多个工程项目,修建生态河岸带。 此外,长乐区每年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通过河道清淤、河湖清四乱、排污口集中整治、畜禽养殖场标准化改造等行动,陆地、水域双管齐下改善河湖水环境。 “近年来,龙舟活动的繁盛,也侧面印证了生态治水的良效。”长乐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长乐区委区政府、区乡两级河湖长、河道专管员和群众的共同努力,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保护管理机制已经形成,全区河湖水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基本实现水清、岸绿、生态、景美。 大气防治 带来洁净空气 水清岸绿带来的是洁净空气。昨日,长乐林女士来到洞江里仁桥河段晨练,眼前蓝天如碧,绿水流淌,两岸大树枝繁叶茂,呼吸着新鲜空气,她不禁在朋友圈感慨一番。 像林女士一样,市民浸润在沁人心脾的清新空气中,尽情享受着“生态福利”。一份数据显示:2019年,长乐区空气质量保持良好,空气优良天数达362天,优良率达99.18%。 良好空气成为长乐的“烫金名片”,离不开顶层设计推动。长乐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推动环境空气质量进一步提升,长乐区制定《颗粒物污染防治实施方案》,调整充实提升长乐区环境空气质量领导小组,下设提升长乐区环境空气质量指挥部和办公室,明确相应工作职责,确保颗粒物污染防控措施执行到位。 “长乐区正在大开发大建设,往来货车多,扬尘成为空气的污染源之一。”上述负责人表示,有效治理大气污染,营造干净整洁的良好环境,长乐区持续开展道路扬尘管控工作,加强道路保洁,特别是对和谐路、凯歌路、东鹤路等主要交通路段进行重点保洁,切实提升城市空气质量。 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长乐多部门常态化联动强化扬尘污染巡查与移动源抽查,尤其是深入开展建设施工扬尘管控工作、加强建设工地管理,严格落实工地“6个100%”。同时增强信息化建设,施工工地安装扬尘与视频在线监控系统,建设扬尘监控平台,运用技术手段实现扬尘控制。 不仅如此,长乐区还加强餐饮油烟污染整治工作,为空气质量改善再添一道屏障。 公园建设 增强生态底色 在长乐城区,抬脚就到的街心公园,串珠成线,绿荫如盖,碧草似毯。 登上南山生态公园,置身于天蓝色休闲步道中,两侧绿树葱葱,花海繁茂,空气清新,犹如穿行在“森林氧吧”,沿着步道登上山顶远眺,城区风景尽收眼底。 公园增强城市生态底色。近年来,长乐区开展南山生态公园和10公里长休闲步道建设、启动洞江湖公园一期工程,建成人民公园、东西岱湖公园、海峡公园、香江公园等众多街头绿地,完成了冰心公园、闽江口公园、郑和公园等改造提升工作。城区形成以山体、水体为主,街头绿地为辅的城市生态休闲公园格局。至2019年底,城区休闲公园及街头绿地数量达到36个,建成区绿地率达43.33%,绿化覆盖率达46.40%。 在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碧水悠悠,芦苇丛中,各类珍稀鸟类悠然觅食。 经过多年努力,目前闽江河口湿地拥有保护面积2381.85公顷,区内野生动植物1089种,荣膺“中国十大魅力湿地”“中国中华凤头燕鸥之乡”等称号,成为“清新福建”一张重要的生态名片。 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保护区打造“百鸟乐园”,对保护区内的养殖塘开展全面“退养还湿”,营造生态鸟岛,将2123亩的退养区域修建成适合鸟类栖息、觅食的乐园。截至目前,闽江河口湿地共发现鸟类266种,每年在此迁徙停歇的水鸟总数超过5万只,包括中华凤头燕鸥、黑脸琵鹭等珍稀濒危物种。 驱车行驶在长乐沿海,成片的防护林郁郁葱葱,迎风招展。滨海新城防护林不仅是绿色天然屏障,也是景观工程。滨海新城森林城市景观带(防护林)项目一期建设总长度约8.5公里,目前项目已完工,造林及补植面积约1861亩,完成投资约6.82亿元;二期建设总长度7公里,目前工程已进入施工,正在加快建设。 公园建设、湿地保护、沿海防护林建设,长乐区正加快打造成为一座既适合人居、又适宜创业的滨海生态城市。 美丽长乐大行动 城乡环境再提升 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持续改善城乡环境整体面貌,提高宜居宜业品质,去年12月起,长乐区委、区政府围绕“整洁长乐”“绿色长乐”“人文长乐”三方面,发动全区18个乡镇256个村居开展“美丽长乐”大行动。 文武砂镇东海村“颜值”在这场“美丽长乐”大行动中“升级”。走进东海村,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街道,街道两侧房屋整齐统一,白墙青瓦描绘着“面海背天,向海讨生”的“牧海”场景,流淌出这个昔日滨海渔村“不惧风浪,开拓进取”的满满乡愁。 东海村是“美丽长乐”大行动示范村之一。在“美丽长乐”大行动中,长乐区以示范村创建为主要抓手,着力打造1个区级示范村、18个乡镇级示范村,以示范村为承载体带动普通村创建,示范引领,全面推广。同时发动群众广泛参与,截至目前,长乐区各界群众踊跃捐款8353.55万元,将用于“美丽长乐”大行动建设。 长乐区美丽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美丽长乐”大行动部署整治阶段,区内村容村貌、环境卫生得到较大提升,特别是19个示范村面貌较大改善,展示出各有乡土特色、各具地域风格的乡村风貌。 “‘美丽长乐’大行动部署整治阶段工作已基本结束,即将转入巩固提升阶段。”长乐区美丽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巩固提升阶段将继续实施“整洁长乐”“绿色长乐”“人文长乐”,继续围绕“拆、整、清、绿、护”五个专项深入推进,以全域滨海的理念,打造高颜值城乡面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