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美国频道 > 教育旅游 > 正文

我和大山有个“约会”

2020-06-17 12:05:17  李梦瑶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 王亮  

留学期间,龙晶睛(后排右四)与同学在纽约发起了“一美元爱心计划”募捐活动。

龙晶睛团队志愿者在湖南体验苗寨风情。

“我很希望他们能在走出大山之后,把从外面学到的知识再带回来。当然,我也希望有一天,他们不需要再走出大山也能得到心中所需。教育可以赋能乡村振兴。”龙晶睛说。

2019年,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毕业后,长沙“90后”姑娘龙晶睛回国创立了“善吟公益”,成为一名全职公益人。从此,她的生活与大山里的孩子们紧紧连在了一起。

一次支教心中埋下种子

2010年暑假,一次支教项目把龙晶睛带到了湖南省湘西州凤凰县好友村,原本只是单纯抱着“体验生活”的心态前来支教的她,内心却在这次经历中受到了很大触动。结束支教返回美国读书的那半年里,想要再为好友村的孩子做些事的想法始终在她脑海里萦绕。“那时,好友村的环境比较艰苦,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对外面新鲜事物好奇的眼神像是刻在我心里。还有多少像他们一样的山里娃呢?我们又能做些什么?”

那正是10年前,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进城务工人员增多,留守儿童的生活备受关注。湖南作为劳务输出大省,留守儿童的数量在全国省份中排名靠前,也正是在那里,龙晶睛心中有了将支教持续做下去的想法。

2012年初,一张龙晶睛与伙伴们在支教过程中拍摄的照片在网络上突然“红了”,照片引发了不少关注。芒果v基金在很短时间内筹集到了一百万善款,并为好友村的孩子们捐赠了大批物资,还替他们重新翻新了校舍。当时正在美国读书的龙晶睛在屏幕前看到了这一幕非常感动,她没想到自己随手上传到网络的照片,最后竟然有这么多人关注、这么多人献出自己的爱心。

这让龙晶睛意识到,几个人的力量或许很渺小,但却可以成为一个传播的载体,让更多人看到这支团队所做的事情、吸引更多人加入进来。”

积沙成塔凝聚千人之力

2012年4月,龙晶睛与十多名留学生一起,在纽约时代广场街头开展“一美元爱心计划”募捐活动。后来,她还在哈佛大学筹办了慈善晚宴,在长沙举办留守儿童摄影展,奔赴芝加哥、洛杉矶、温哥华等全球13个城市开展“一美元”募捐。2017年3月,“一美元爱心计划”更名为“一美元爱心公益金”,成为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旗下项目之一。

在走上这条公益之路的同时,支教也成了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年,龙晶睛都会带着募得善款所购买的学习物资回到山区。根据2019年9月的统计数据,“一美元爱心公益金”已筹集善款超过67万元人民币,累计招募志愿者超过1500人,总服务时长超过4920小时,开展了2700多节素质教育理论相关课程,涉及音乐、美术、体育、思想道德、儿童性教育与心理健康等诸多方面。

龙晶睛作国际义工旅行的时候,观察到国外一些支教项目是与当地旅游相结合,这种“旅游+支教”的“义工旅行”方式,不仅给当地孩子们带来了更多教育资源,义工们体验当地生活、衣食住行,也能给当地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经历多年探索,龙晶睛也为团队能够持续运营找到了一套更成熟的商业模式,通过推广义工旅行项目,团队运营状况更稳定,也可以实现持续造血。

支教旅行让公益行得更远

“如今作公益成了我们的职业,有了成熟的运营模式,以往由于志愿者流动性大所造成的工作无法持续、公益项目难以长期跟踪等问题都得到了很好解决。现在组织内部的项目能够持续跟进,避免了很多爱心资源的浪费。”龙晶睛说。

这种义工旅行模式,也得到了国内不少大学生义工和社会爱心人士的认可,还吸引了一些外国教师参与其中。在龙晶睛看来,比起普通的旅行,这样的公益活动互惠性更强,支教不仅局限于教育本身,也为城市青年打开了一扇了解大山的窗户。龙晶睛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让更多的人关注乡村教育、关注那里的孩子。

近10年的公益之路,龙晶睛也见证着乡村教育的发展和国家对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视。如今,社会上有越来越多的慈善组织为留守儿童筹集善款、改善校舍、捐赠物资,等等。与此同时,另一个问题引发了龙晶睛的思考:我们做了这么多,但不少孩子的爸爸妈妈还是不能回家,若是在家门口就有好生计,就能让孩子的家长既陪在孩子身边,也不耽误就业。

下一步,龙晶睛打算继续深入拓展义工旅行项目,这种“边教边旅行”的方式,也可以带动民宿与餐饮业发展,一定程度上吸引村民在家门口工作。

“90后”海归龙晶睛在公益之路上不断前行,一如10年前,第一次见到好友村孩子们的样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