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10月21日讯(陈瑞萍 陈鑫炜 王连福 陈海波)近期,南安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迎检动员会召开,该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进入了快速推进、整体提升、健全体系、创新发展的历史新阶段。据悉,自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南安市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形成了一些具有本地区和全国示范意义的经验做法。 “近年来,我们不断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做法,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1+2+N’南安模式。”南安市文体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该市以挖掘文化科技融合新动力、构建特色鲜明文化南安形态为总抓手,不断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的深度与广度,同时,聚焦基层公共文化供给,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和数字化发展,“1+2+N”南安模式成效显著。 探索文化权益新机制 保障基层公共文化服务 “现在咱们村里可热闹呢,每年好几场表演,还有读书室可以看书,我交了好几个‘书友’!”自从南安市“文化低保”工程启动以来,仑苍镇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逐渐丰富了起来,这样的场景在该市其他乡镇里也同样上演着。 “文化低保”工程是南安市为关注农村文化弱势群体、保障群众文化权益而在全省率先推出实施的全域普惠性项目。此项工程扣紧一个中心、确定两种对象、推进三大项目、拓宽四个渠道、突出“五个结合”、实现“六个一”低保基本指标,通过深入开展,进一步拓展文化服务领域,扩大文化覆盖面,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动和谐文化建设。 据了解,自“文化低保”工程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南安市基层文化活动得到新增强、文化服务功能得到新拓展、社会反响效应得到新提升,各村把先进思想宣传融于文化娱乐之中,寓教于乐、培育和树立群众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截至目前,各村至少组建有4支文体队伍并有经常性的活动,更有不少村居同时组建南音队、气排球队、鼓乐队等多支文艺队伍,农村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培育“双创”机制动力 发挥发展硬支撑作用 新建+盘活、义送+自办、培养+引进、挖掘+推广、构建+督促……近年来,南安市积极创建“五个加法”模式,打造特色“一村一品”文化村,创新“大馆带小屋”延伸服务,该市农村基层文化建设迸发出新的活力。 “这些年来,我们始终围绕‘特色鲜明的文化南安’模式,以‘五个加法’为抓手,精心部署农村基层文化发展工作。”据南安市文体旅局工作人员介绍,特色“一村一品”文化村创建与“大馆带小屋”创新的“双创”机制,有效发挥了文化对区域发展硬支撑作用,用先进思想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以文化塑造形象、凝聚人心的模式取得明显成效。 截至目前,南安市建成了诗南村、埔仔村、梧坑村等60个“特色文化示范村”和蓉中村、兰田村、金山村等16个“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示范基地”,有力推动全市农村基层文化“一村一品”式发展,农村基层文化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同时,该市通过健全的“政府主导、农村主体、单位帮扶、社会参与”的四位一体共建体系,逐步建立起“供书、读书、管书、用书”的长效机制,大大增强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整体效应。 聚焦基层供给N种模式 提升文化服务效能 近日,南安梅山镇蓉中村的“有声党建+书香”工程 “蓉声书院”上线,其前身蓉中村农家书屋曾是全省最大的农家书屋,更是南安市聚焦基层公共文化供给,提升文化服务效能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近年来,南安市聚焦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文化科技融合、创新政府购买方式和服务效能提升,打造了“金山农家学堂”和“蓉中文化圈”经验做法,创新运用“互联网+书房”模式,在百姓书房内规划布置有声阅读设备,同时建立激活社会人力资源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新机制并培育全省首创星级“百姓书房”“好读书”图书志愿服务品牌,全市基层文化供给愈加丰富,基层文化氛围浓厚。 “我们不断探索并拓展基层文化供给的N种创新模式,希望能有更多有益有效有力的做法,不断丰富基层文化供给。”南安市文体旅局工作人员表示,该市将不断加大基层文化建设投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机制、丰富公共文化特色项目、优化数字化服务,同时加强队伍建设,不断壮大人才队伍,为南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力求让基层文化建设发展更繁荣、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