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3月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卞军凯)今年春节,响应国家倡议就地过年,是众多外出打工人的选择。以福州为例,据人社部门统计,在榕过年外来务工人员超过100万人,比去年增加60多万人。 百万人留榕过年,是多方合力推动的结果:政府部门出台了全省力度最大的稳就业奖补政策,带动全市75%以上的企业(重点项目)连续生产或缩短假期;工会积极开展关怀慰问活动,激发了企业爱护员工的热潮;地铁、公交免费;文旅部门推出票价优惠、专题展览;还有发消费券、免费体检、减免租金等。外来务工人员在福州既有较好的收入,又过了温馨年。 福州等城市就地过年激励政策的有效期虽短,但涵盖的范围比较全面,“含金量”较高。有关部门不妨考虑,将部分短期政策转化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长期关爱,进一步吸引他们扎根城市。 外来务工人员既是家庭的顶梁柱,又是企业的生产力,其中不乏技术骨干、蓝领精英。即使是一名普工,在企业生产经营中也有其价值,值得城市用心呵护。为了给城市产业发展提供稳定的人力资源保障,也为了助力城市实施人口增长战略,都需要给予外来务工人员全面、长期、有针对性的关爱。通过吸收就地过年短期政策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把吸引外来务工人员留城过年变成留下安家,很有必要。 营造良好的用工环境,是长期关爱的核心。获得可持续、有增长的收入,是外来务工人员的最大目标。尤其是春节等假期的加班工资、补贴,是外来务工人员牺牲了休息时间、团聚机会换来的,更需依法、足额保障到位。对此,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引导、强化执法。同时,企业应当完善补休、调休、带薪休假等管理制度,让外来务工人员能够错时休假、和家人团圆,用人性化的温情关怀,打造和谐稳定的用工环境。 长期关爱的另一个重点,是不断完善以居住证为中心的市民化待遇。当前,福州等城市已实行“零门槛”落户新政,但外来务工人员主要来自农村地区,出于保留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的考虑,持有居住证将是他们享受城市公共服务的主要方式。因此,城市应当根据发展规划、承载能力等,逐步补齐外来务工人员市民化待遇的短板,尤其是住房保障、子女教育等环节。试想,如果一位外来务工人员全家住进了政府保障房,子女入读了本地公立中小学,他会愿意将城市从打工之地变成生活之城。 用文化滋养心灵,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关爱。例如,福州山海皆美,文化底蕴深厚,古厝、美食等城市名片魅力十足。然而,大多数务工人员的生活局限于企业生产车间、项目建设工地,很难有时间和精力接受文化的滋养。政府、企业可以形成合力,引导外地务工人员游览福州美景、感受闽都文化,形成内心深处的依恋,达到“此心安处是吾乡”的状态。今年春节,福州文旅部门向外来务工人员赠送旅游景区门票、提供“迎新春”剧目演出免费戏票等举措,就是好的开端。 留住产业工人,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就地过年的各项激励政策为蓝本,打造对外来务工人员的长效化、一揽子关爱机制,吸引他们在城市长期安居乐业,对城市的人口增长、产业发展、消费提升等都有深远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