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4月2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游笑春 陈旻 张颖) 3月22日,武夷山国家公园。在福建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公园智慧管理中心,察看智慧管理平台运行情况。 武夷山国家公园智慧管理中心,运用互联网、卫星遥感、无人机和地理信息系统,搭建起大数据采集和分析平台,对公园范围内生物资源、生态环境开展“天空地”一体化的全天候监测。公园形成了统一、规范、高效的保护管理体制,公园内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96.7%,大气、地表水、森林土壤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一类标准。 这是数字技术用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案例。 福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也是“数字中国”建设的思想源头和实践起点。我省在全国率先推进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将“数字福建”的建设成果,创新地应用于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联网共享,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分析。 “十三五”时期,我省建成投用全国首个全省统一的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围绕生态环境主题,整合63个信息系统,汇聚21个相关部门数据,初步构建环境监测、环境监管、公众服务三大信息化支撑体系。此外,通过构建覆盖全省的自然资源监测评价与辅助决策系统,我省国土资源的监管和评价体系日趋完善。 率先实践,生态数据“云上”汇聚 在即将举行的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将举办数字生态分论坛,主题为“构建智慧高效信息化体系,助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五年前,《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印发,方案明确通过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和应用,实现生态环境综合决策科学化、生态环境监管精准化、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便民化。 作为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我省探索生态文明与“数字福建”融合发展的步伐,早已迈出。 2001年,我省就着手构建环境信息化体系,2013年建成环保数据资源中心。自2015年起,按照“大平台、大整合、高共享”的集约化思路,组织建设省级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 2018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建成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打造“生态云”1.0。 平台整合各类生态环境和污染源监测监控数据、环保监管业务数据,以及工商、水利、交通、海洋等部门的有关数据及互联网数据,构建覆盖省、市、县三级环保系统的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和应用体系。 然而,生态数据虽然实现了汇聚,但数据标准不一,不同业务系统各自为政、缺乏协同、资源浪费等问题依然存在。 如何做到“全省一盘棋”“技术一体化”?我省坚持标准规范先行,加强新技术运用,着重在技术架构、运行机制、数据融汇等方面进行突破,重点建设了“一张图、一中台、一搜索”,实现了“生态云”1.0向2.0的跨越。 如今,“生态云”梳理汇聚373类数据清单、4152个数据项,统一系统数据库,整合关联、分层叠加水、大气、土壤等108个专题图层,打造“电子立体沙盘”。 “一张图”和“一中台”,初步实现了全省生态环境技术、业务和数据的“三融合”。 技术革新,监管效能跨越提升 “生态云”在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基础上,通过对数据分析研判,从而助推生态环境保护精准执行。 以海漂垃圾治理为例。福建是海洋大省,海岸线长达4375公里,海漂垃圾是移动的,茫茫大海,如果无的放矢,再多保洁船也难以覆盖。 省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介绍,“生态云”平台在重点海湾部署了智能感知终端设备,24小时不间断对该区域的海漂垃圾进行人工智能识别,分析判断出垃圾的种类、数量、分布情况,并将处理要求通过短信及应用软件派发给相应岸段责任单位、责任人,及时指挥调度“海上环卫”队伍进行精准清理。 用数字技术助力自然资源秩序管理,同样也是我省实现生态环境监管效能大提升的创新实践。 “天上看、网上管、地上查”系统(“天地网”系统),是一个覆盖全省自然资源数据、国土空间数据的统一管理平台。据省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这套系统以卫星遥感“天上看”为支撑,破解违法行为发现难;以“网上管、地上查”为抓手,打通监管链条,实现对违法问题早制止。 数据技术的革新,让这个“天空之眼”实现跨越式提升。“以前卫星遥感影像质量和分辨率不高,现在依托自然资源部福建卫星技术中心、高分福建分中心,能够持续接收高质量的卫星影像数据。”省测绘地理信息发展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系统在监测密度和频次上更密集了,有效破解违法行为发现难。 现今,从空间规划到政务审批,从“两违”查处到耕地保护、从快速执法到辅助决策,“天地网”系统已被应用到自然资源各领域,包括查处“两违”、生态修复、违法用海等专项整治。 数据显示,全省共通过该系统查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1.2万多宗、关闭取缔非法矿山开采点100多个,进一步维护了自然资源管理秩序。 打破壁垒,数据融合互联互通 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在历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福建“生态云”建设吸引了业内人士的目光,许多省份在参展后纷纷派员前来学习取经。福建成为全国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的先行者和创新者。 当好“优等生”,守护生态美。借助“生态云”的强大信息化支撑能力,2020年,我省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优,9市1区空气优良天数比例98.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8个百分点;12条主要流域Ⅰ~Ⅲ类水质比例97.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4.5个百分点。在中国工程院发布的2019年全国生态文明指数中,福建位居全国第一。 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同时,依托“生态云”平台,我省创新督察信访机制、百姓身边突出环境问题攻坚机制,及时高效解决群众身边的臭气、噪声、黑臭水体等污染问题,2020年1月—12月,全省信访投诉总量同比下降52.5%,降幅居全国第一。 “十四五”时期,我省计划新建一批水、气、土、海洋等全领域、全要素的前端感知设备,进一步健全全省统一的空、天、地、海、人一体的物联网体系,在“生态云”上随时可以点击每一个“神经末梢”,做到“耳聪目明”。 “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全省技术一体化,加强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运用,进一步打破横向、纵向的数据融合和技术融合的各种壁垒,做到资源共享、数据决策、专业应用,为生态环境保护数字化‘强身健体’,更好地守护福建的绿水青山。”省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