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美国频道 > 看中国•福建 > 正文
后申遗时代,保护传承好千年瑰宝
usa.fjsen.com 2021-07-27 11:50:29  王敏霞 李向娟 黄琼芬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陈美玉

东南网7月2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王敏霞 李向娟 黄琼芬)25日,泉州申遗成功消息引发公众强烈关注、热议。欣喜之余,“后申遗时代,如何守护好泉州这座千年古城”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6日,国家文物局联合泉州市委、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回应关切。

“泉州遗产项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对泉州来说不仅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担当,一份对未来传承保护更重的责任。”泉州市委书记王永礼表示,泉州将以申遗成功作为新起点,健全遗产保护管理长效机制,坚持专业保护和活态保护,把泉州文化瑰宝原真保护好、活态传承好、有效利用好。

全民共享,讲好泉州遗产故事

走进位于泉州海交馆一楼的“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主题展馆,如临其境。踏着脚下的3D海浪,随着墙面上的时间刻度穿越历史的长廊,一幅硕大的泉州版“清明上河图”,展示着“涨海声中万国商”的宋元盛景。

“在这里,可以‘一站式’览尽泉州22个世界遗产点。”泉州海交馆馆长丁毓玲告诉记者,为配合申遗,原有展厅进行了全面深度的提升改造。除了一楼“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展示馆、二楼“中国舟船世界”展示馆外,还有11个展馆分布在各个遗产点,其中包括泉州清净寺展示馆、“海内第一桥”展示馆、“直挂云帆济沧海”专题展示馆等,也有在泉州各县(区)遗产点设立的相应展馆,如“宋元德化窑”展示馆、“九日山祈风石刻”展示馆、“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展示馆等。

“每一个遗产点都是支撑泉州世界遗产主题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是想通过这些开放的文化展馆,讲述好泉州世界遗产故事,从而引导和影响更多的人爱遗护遗。”丁毓玲说,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是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以及海洋文化研究的中心、交流平台和研究基地,拥有强大的学术队伍,接下来将不定期举办各个系列的学术研讨,围绕22个遗产点,联系申遗主题,深入地进行探讨研究。

打造泉州市民的精神家园,成为海交馆在后申遗时代的转型方向。据了解,海交馆将打造成为一个公共文化平台,通过举办科普和亲子活动,普及和弘扬泉州世界遗产文化价值;通过与晋江、德化、安溪等各地的展示馆联动,共同展示、解读、传播宋元时期的海洋文化史,讲述有趣的宋元时代故事。

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司长闫亚林表示,泉州推动遗产点向社会开放,建立完善展示阐释系统,增强了公众的遗产认知和保护自觉,是泉州申遗成功的宝贵经验。

据介绍,泉州接下来还将系统提升遗产展示、讲解、进出通道、停车等参观设施,并在22处遗产点设置标识系统,提供闽南语、中英文、日语、韩语等5种语言智慧讲解,并将进一步推广到国家和省级文保单位。

除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等15个展馆全部免费开放外,泉州还在国家文物局等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正在规划建设南外宗正司、市舶司、德化窑、磁灶窑、安溪冶铁遗址等系列考古遗址公园。

专业保护,留存遗产原真性

“坚持专业主导、学术引领的工作思路,是泉州申遗成功的最重要的宝贵经验。”闫亚林认为,泉州正是以高水平的专业工作,推动项目定位和价值阐释作出合理调整,获得了世界遗产委员会和国际遗址理事会的高度认可。泉州还坚持保护为主、价值优先的科学理念,按照最小干预等原则,实施了一批保护展示项目,妥善保护了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真实性和完整性。

王永礼表示,泉州将继续坚持专业保护传承,持续与国际组织及国际知名遗产专家团队保持好常态对话与合作,与国内外专家学者一道,依托泉州已有的8个文化遗产专业机构,持续开展遗产的考古发掘、基础研究,设立若干个专题或者课题,共同挖掘好、梳理好遗产的历史价值和文明记忆。

此外,泉州还将策划遗产保护论坛、专项学术研讨等活动,向世界生动展现10—14世纪中国对外经济与文化交流窗口成功实践的海外贸易体系,以及多元共荣的海洋商业传统和生活、文化、民族融合。

“以城市名称来命名一项世界文化遗产,不仅是一项殊荣,更对遗产的保护管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遗产地肩负起守护遗产城市的光荣使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说。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是一项复合性的系列遗产,22处遗产点分布在9个县区。长效、高效管理需要一个更高层面的协调机制和更高效的管理制度。泉州市人大法工委副主任黄少鸿介绍,泉州率先在全国开展海上丝绸文化遗产的地方立法工作,2017年拥有地方立法权后的首部实体法就是《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

王永礼说,接下来泉州将进一步抓好建章立制工作:第一,颁布一个条例。《泉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已通过市人大常委会一审,拟于8月进行第二次审议。第二,制定一项规划。《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系列遗产管理规划》管控实施细则,已明确划定将近2%的全市国土面积作为遗产区、遗产缓冲区、遗产保护的景观控制区,目前正在拟定并按程序报批。第三,健全一套制度。准备出台加强泉州系列遗产保护的决定、保护管理办法,以此带起一系列配套长效管理细则和办法,以引导和引领全市有关方面、市民共同开展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第四,提升一个平台。以22处遗产监测终端平台,监测覆盖泉州遗产所有构成要素和关联环境,实现遗产本体数据采集、分析、实验、监测、反馈动态一体化。

活态传承,提高群众参与性

泉州金鱼巷,游人如织。由于保留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空间,展示出原居民的原真生活状态,许多游客到此体验“老泉州”的日常生活:红砖古厝古色古香,雅乐南音悠扬婉转,特色美食飘香四溢……作为泉州首个古城背街小巷“微改造”项目,金鱼巷以“三留一活化”的基本原则组织实施了微改造工程,即留人、留形、留乡愁,文化和业态保持活化,是泉州古城“活态传承”的一个生动实践。

泉州这座“半城烟火半城仙”的古城,其魅力在于既有千年历史的留存,也呈现出世界文化多元交融,还有古老与时尚的碰撞,这是一座“活着”的古城。“泉州遗产多数是活态的,7.1平方公里古城遗产缓冲区,直到今天还有众多老百姓生活在其中,所以泉州的文物及其保护充满人间的‘烟火气’和百姓的保护意识在里头。”王永礼说。

“活态传承”,是泉州遗产保护一直坚持的理念。后申遗时代,这一理念仍将一以贯之:开展活态传承活动,通过与遗产有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群众更多地参与传播和传承保护;在古城保护中活化业态、加强业态培育和引导……

“鼓励社会参与、坚持惠及民生的总体定位是泉州此次申遗成功的宝贵经验之一。”闫亚林表示,泉州推动遗产点向社会开放,提升遗产地环境和居民生活条件,建立完善展示阐释系统,增强了公众的遗产认知和保护自觉。

在申遗过程中,泉州将文化遗产保护作为重点项目、民生工程,形成了“政府主导、全民参与、成果共享”的文化遗产保护格局。后申遗时代,泉州文化遗产保护将继续体现广泛性保护传承,引导各方力量一起参与遗产保护:推动遗产保护写入村规民约,加强遗产与周边社区、村落的良性互动,让遗产保护的自觉性能够深入人心;推动遗产故事走进千家万户,策划系列专题包括系列纪录片、出版物,设立面向校园的遗产通识课程、组织遗产保护公益活动等,让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代代做好。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