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0月1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段金柱 吴旭涛 通讯员 彭辉)11日,福州市鼓楼区获授“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该基地由中央网信办等8部门组织建设,鼓楼区能在全国众多候选者中脱颖而出,得益于多年来对“数字福建”战略决策的持续深入落实,是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如何”重要指示在社会治理领域的数字化新实践。 2001年,在习近平同志的亲自倡导下,省政府确定鼓楼区作为“数字福建”建设示范区。20年来,鼓楼区相继建成了12345便民呼叫中心、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政务服务综合平台和“鼓楼智脑”等中枢平台项目,“数字鼓楼”已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 站在新起点,“数字鼓楼”跨上新征程。“我们将以建设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为契机,深入开展人工智能社会治理实验,更好地落实‘三个如何’重要指示,为‘十四五’更好地推动数字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助力打造现代化国际城市‘最美窗口’。”鼓楼区领导说。 数字赋能,城市治理全国领先 多年来,鼓楼区积极运用现代数字技术手段,推动城市治理理念和模式创新,收获了丰硕成果。 2003年,鼓楼区打造了全国首个便民呼叫中心12345,有效回应公众诉求。随着“12345,有事找政府”越来越深入人心,这一创新又推广至全省、全国。2007年、2012年、2016年,鼓楼区先后在全省率先建成数字城管、综治网格化、“片长制”网格化等平台,数字化步伐稳步向前。 2018年以来,鼓楼区打造了“鼓楼智脑”,线上构建100多类数据库和智慧河长、生态环保等30多个应用子系统,线下成立城市运行指挥中心,汇集10个街镇、86个主责部门近4000名工作人员,实现“一湖汇数据、一网知全局、一键统指挥”。 随着探索的深入,针对基层处置城市、民生问题中经常出现的权责不清、扯皮纠缠等问题,2019年8月,鼓楼区依托“鼓楼智脑”创新推出“一线处置”机制,形成事项收集、街镇呼叫、部门响应、公众评价、监督考核的问题处置完整闭环,实现“街镇吹哨、部门报到”,有效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米”问题。 勇于创新,硕果累累。全区电子证照应用率达94.8%,居我省第一;鼓楼区门户网建设蝉联全省十一连冠;在全国率先开展“数字公民”试点建设;全省唯一入选首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县、区)…… 数字化建设,也为产业发展带来澎湃动力。鼓楼区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长率连续两年居福州全市第一,规模以上数字经济企业超过1500家,独角兽、准独角兽和瞪羚企业占福州全市近40%。 智慧民生,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智能社会治理探索成果显著,如何惠及更多市民? 近年来,鼓楼区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如何”重要指示,从智慧民生着眼,打造了“5+2”智慧城市服务网。5,是电子政务内网、电子政务外网、智网(基于电子政务外网建设)、WiFi高速宽带网和社区宽带互联网5套基础神经网络;2,是基于“数字鼓楼”云计算机房和网络中心机房2个网络神经元。 “有了这一服务网,相当于建成全区天地一体感知网,接入全区2000多路视频监控和167个社区监控;可以智能监测社区居家的水、电、气及公共区域的各类部件设备运行情况,灵敏感知社区冷暖;实现上联省市、下达十街镇、69个社区和学校,五级互联互通,真正实现横到边、纵到底,为数字鼓楼建设提供坚实的网络支撑和保障。”鼓楼区相关负责人说。服务网应用广泛,比如通过监测、分析独居老人“门禁”+“水电”数据,可以掌握老人生活状态。 覆盖全区所有镇街的“长者食堂”,是鼓楼区另一创新。比如,鼓东街道中山社区开辟的长者食堂,按照老年群体的饮食特点及季节变化,制定每日食谱,解决老年人用餐“最后一百米”难题。同时聚焦老年群体“学”的需要,引进社会力量,开展适合老年人的课堂活动,将餐桌变为书桌,让老年群体享受在“家门口”的养老服务。 除了创新养老模式,还有创新智慧教育。在福州杨桥中学,鼓楼区立足“互联网+教育”,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逐步形成“智教—精练—准测”的智慧教学模式,并以此作为深化教学改革、推动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抓手…… 越来越智慧的城市治理,让鼓楼区市民乐享越来越多的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