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0月12日讯(本网记者 林先昌)12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福建省推进社会力量参与老区苏区乡村振兴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232家社会组织与1263个老区村签订协议,开展结对共建工作,形成了产业、就业、消费、技能、公益、专业社工服务等多种结对共建模式;各级社会组织直接投入近2亿元,引导会员企业(单位)投入8.76亿元,生成各类项目4981个,惠及老区村群众278万人(次),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引导动员全省千家社会组织参与千个老区村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发布会上,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丽华介绍,福建是著名革命老区, 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全省老区县69个、老区建制村(居)8540个,老区县占全省总面积96%,常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80.6%。在革命战争年代,老区人民作出了重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情系老区和老区人民,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饮水思源,绝不能忘了老区苏区人民。要确保老区苏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一个都不掉队”。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2019年10月,我们开展了“阳光1+1”牵手计划,目的是引导动员全省千家社会组织参与千个老区村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阳光1+1”牵手计划是助推老区苏区发展的全新实践。社会组织是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实施“阳光1+1”牵手计划,既是我省广大社会组织履行社会责任、弘扬社会正能量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组织发展壮大的重要舞台,更是整合民政资源助推老区振兴发展的切实举措。通过“阳光1+1”牵手计划,社会组织发挥在项目、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优势,结合老区村实际情况,引导社会资源向老区村汇聚,助推老区村脱贫攻坚、振兴发展。 陈丽华在会上介绍,我们秉承“自愿参与、因地制宜、精准结对、共同发展”的原则,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进“阳光1+1”牵手计划。 一是进村入户摸底子。一方面,我们对老区村的产业基础、人均产值、资源条件等情况进行评估和分类,最终将其归纳为红色文化、社会治理、助老护幼、森林康养、电商物流、特色种养、乡村旅游、工贸聚集等8个类别。另一方面,全面了解老区村的需求,其中,扶持产业发展、改善基础设施等发展性需求占比72%,教育医疗救助、扶老助幼等传统性需求占比22%,人文关怀、乡村治理等其他类需求占比6%。 二是协调联动搭台子。我们积极搭好线上信息发布、线下供需见面、村社联系沟通等三个平台。据不完全统计,双方共开展了4300多次调研活动,营造了人人关心关爱老区村的氛围。 三是理清对象结对子。鼓励双方因村因社制宜,选准合作共建项目,确定合作形式,拟制合作方案,确保达到预期效果。 四是精准施策开方子。各社会组织发动优秀企业家们和爱心人士,实现结对共建的精准匹配,确保每一个方案和计划,都有切实的落地责任人和执行者。 引导会员企业(单位)投入8.76亿元,生成各类项目4981个 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232家社会组织与1263个老区村签订协议,开展结对共建工作,形成了产业、就业、消费、技能、公益、专业社工服务等多种结对共建模式;各级社会组织直接投入近2亿元,引导会员企业(单位)投入8.76亿元,生成各类项目4981个,惠及老区村群众278万人(次),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从资金投入情况看,3.73亿元用于产业发展,占总投入的35%。培育了名优特水果、茶叶和特色养殖等500多个产业;帮助规划、建设了70多个红色、乡村旅游项目,新增游客160多万人次。比如,武平县黄金果协会引导会员企业投身百香果产业发展,2020年全县种植百香果达2.53万亩,实现产值2.5亿元。从生成项目情况看,大部分社会组织都开展了公益慰问帮扶活动,共生成公益项目3030个,占项目总数的61%。全省购买专业社工服务项目167个,有2000多名专业社工、1万余名志愿者参与,为老区村提供村容村貌整治、乡村建设规划、乡村公益文化、留守老人精神慰藉、留守儿童心理辅导等各类服务。 陈丽华说,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发挥社会力量作用,积极引导和动员更多的社会组织参与“阳光1+1”牵手计划,为推动革命老区的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