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25年如一日,迎着初升的太阳,把自己的青春和智慧无私地奉献给一批又一批的山里孩子;
他,伴着闽西大山崎岖坎坷的道路,跋涉在边远山区的教育事业上,犹如一支红烛点燃了山区的智慧之火;
他,就是全国模范教师、省杰出人民教师、永定县湖山中心小学高级教师陈文明。
今年暑假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陈文明作为我省唯一的教师和教育专家代表,应邀到北戴河休假。11日,陈文明结束休假一回到永定,记者就慕名采访了他。
固守大山 默默耕耘
湖山乡地处闽粤两省永定、平和、大埔三县交界处,在闽西的最南端,离县城60多公里,被称为“永定的西伯利亚”。1999年以前,湖山乡只有一条必须连续出了几天太阳才能行车的林区“太阳公路”。陈文明太熟悉这条路了,1982年他师范毕业后,在这条路上整整走了25年。其中的8年是在单双人校和中心完小之间往返,哪里需要,他就调到哪里,这样调动了7次。
1987年9月,由于工作需要,他从中心小学调到条件更加艰苦的洽溪双人校。学校距他家有15公里远,不通公路,往返一趟要走6个多小时。那时,他的孩子快要降生了,妻子挺着大肚子还要干农活,工作和生活的极大困难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但他毫无怨言。
每天放学后,他只能面对空荡荡的教室,与静悄悄的厨房兼宿舍相伴。所以有人问:“在单双人校最怕的是什么?”他说:“课程重、条件差我不怕,最怕的是放学。”因为放学后那种孤独、那种寂寞是难以言表的。在学校里自己烧火煮饭,晚上备课改作业用的是煤油灯,等到第二天,鼻孔里全是黑黑的煤烟。
陈文明知道山村农家事务多,作息时间没规律,要召开家长会十分困难。为了弥补家校联系脱节的情况,他经常利用中午和傍晚的休息时间,一户户进行家访,动员孩子入学,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深得学生家长的称赞。
点点真情 爱生如子
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陈文明逐渐摸索出教育学生的“三心”规则,即“爱心、信心、耐心”。他首先抓住“爱心”这个重要环节,努力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好师长,时时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
五年级的寄宿生永生,是全校出名的“后进生”,不交作业却说是没作业本。其实永生是将钱买零食了。陈老师没有责怪,而是为他买了几本作业本,当永生接过作业本时羞愧地低下头,回到教室把作业做好交了上来。一天吃午饭时,永生不小心摔了一跤,额头鲜血直流,陈老师赶紧背起他往医院送。见血水和汗水滴得老师满身都是,他执意要自己走,陈老师坚决地说:“到医院再说。”永生的额头缝了6针,但他却没喊一声疼,没掉一滴眼泪。回到学校,早已疲惫不堪的陈老师又给他煮了一碗面条,他直愣愣地看着老师,突然扑在老师怀里大哭起来:“老师,您比我的父母还要好,今后我一定要听您的话,好好学习。”
就这样,陈老师凭着对学生真诚的爱,温暖了一颗颗心。
一次,陈老师收到一个学生的纸条:“老师,我因欠些书费,无法领书,妈妈让我干脆别上学了。我虽然成绩差,但想读书,您能帮帮我吗?”看到这,陈老师仿佛看到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哀愁的目光。他把学生的书款先垫上,在把新书交给那位学生时,学生感动得热泪盈眶:“老师,我一定要发奋学习。”
刻苦钻研 攀登不止
在教学上,陈文明深入钻研,如春蚕吐丝,孜孜不倦。他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由于湖山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学校除了课本和粉笔外,要找本参考书都很难,更不要说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了。但为了教学需要,陈老师买来大量教学参考资料,订阅《福建教育》、《小学生周报》等十几种教育报刊,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他克服重重困难,多次带课题组自己垫付一部分差旅费到外地学习取经。经过3年的实验研究,结合本地实际,他形成了“发挥学生主体,注重个性差异”的教学模式,得到上级的肯定。
多年来,陈老师挑灯夜读,伏案挥毫,把别人聊天、打扑克的时间都用在对教学的研究上,终于撰写出《应用题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农村课改的现状与对策》、《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刍议》等教学论文20余篇,分别在《小学教学参考》等期刊中发表或在省级以上交流、获奖;他与教育同行合作,编写出版了《小学愉快教学思路》、《小学读写算方法指导》等6部教学教研书籍。
采访结束时,陈文明激动地表示:“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教师,党和政府却给了我这样高的荣誉,还邀请我到北戴河休假。我一定要好好珍惜这份荣誉,继续为农村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 (记者 黄如飞 通讯员 卢基莹)
责编:林长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