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中国加入WTO代表团农业谈判专家组组长程国强答问录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前,很多人预言,中国农业由于长期分散经营,缺乏现代化、规模化生产,科技含量偏低、市场意识欠缺,很可能经不起五光十色的进口农产品冲击。但5年来,中国农业非但没有被冲垮,反而在严峻的市场竞争和挑战面前,稳住国内市场,积极主动出击,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效和不俗的业绩,其原因何在?
加入世贸组织前,中国农业曾是让人担心的领域。加入后的5年来,中国农业在开放中提升了竞争力,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中国农业为何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如何看待中国农业目前的形势?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程国强博士。程国强曾任中国加入WTO代表团农业谈判专家组组长,近年来一直从事中国农业农村发展政策研究。
对策:主动融入而不是被动防守
记者:加入WTO时,中国农业被许多人认为是弱势产业,不少人表示忧虑,担心我们无法与国外的现代化大农业抗衡。但5年来的事实证明,中国农业经受住了考验,其原因何在?
程国强:中国农业加入WTO后表现不俗,确实出人预料,其中的重要原因在于,加入WTO后,中国农业的开放是一个主动融入世贸体系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受冲击。
具体来看,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根据全球化的趋势,我们主动对农业进行了战略性调整。通过推进农业标准化、提升农产品质量、加强农产品专业化和区域化建设等举措,全面提升了农业的竞争能力;此外,更善于利用国内外的农业资源和市场,通过进口原料性、资源性农产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发挥了农业内部的比较优势。
第二,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促进了农业发展。
第三,加入WTO步伐恰与由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农业结构的调整转化期相重合,起到了互相促进的作用。
业绩:给农产品出口带来机遇
记者:加入世贸组织5年,中国农产品出口年均递增14%,已成世界农产品第五大出口国,中国农产品出口为何仍能保持旺盛的增长势头?
程国强:融入世界贸易体系给中国农产品出口带来了机遇。从资源禀赋原理出发,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加入WTO后,这类农产品出口得以快速增长,已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70%以上。
中国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有三个有利条件:一是农业资源多样性优势,满足世界市场多样化的食品需求;二是市场区位优势,亚洲地区是世界农产品贸易最重要、最具成长潜力的市场,是中国最具优势的市场;三是发展现代农业正在全面提升农业的素质和竞争力。今后5至10年,在进一步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中国农产品出口仍将以较快速度增长。
记者:加入世贸组织5年来,中国农产品进口年增长25%,中国已从农产品净出口国转变成净进口国,应怎样理解这种变化?
程国强:近几年农产品进口,主要是原料性、资源性农产品进口较多、较快,其中有市场开放较早的大豆,也有纳入进口关税配额保护的棉花、植物油、羊毛等,这是从我国耕地和水资源短缺现状出发,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做出的战略选择。
必须看到,中国农产品进口的增加,除市场开放外,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经济已发展到需要增加农产品进口的阶段。
挑战:依然严峻仍需高度关注
记者:中国农业已进入对外开放的新阶段,将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应如何看待中国目前的农业形势?
程国强:在农业大局向好这一基本判断前提之下,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农业的挑战依然没有改变,仍有一些现象和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首先,进口压力将越来越大。根据我国农产品供需结构和农业资源禀赋特征,今后我国农产品贸易将呈大进大出趋势,贸易逆差有可能成为常态。农产品进口激增,有可能打压国内价格,直接损害农民利益,影响中央各项支农政策效应的发挥。而且,随着我国融入世贸体系程度的加深,国际市场风险通过进口链条向国内市场的转移的风险也将越来越大,而目前,我国还缺乏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和手段。
其次,我国农产品出口所面对的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在传统贸易壁垒的限制之外,发达国家设置的技术壁垒越来越高,反倾销、“特保”调查今后几年有可能频繁发生,“知识产权壁垒”、“舆论壁垒”等新型贸易壁垒也呈上升之势;发达国家继续对农业实行高关税、高补贴的高保护政策,国际农产品贸易被严重扭曲,给没有补贴能力,又高度开放的中国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第三,外资对国内农产品加工业的布局给予高度关注。随着我国市场的全面开放,外资已逐步显露出对国内新兴成长型农业加工领域的垄断布局迹象,这对国内中小企业、地区经济发展以及主产区农村就业和农民增收将形成严峻挑战。
与此相比,中国的农产品加工行业起步较晚,相对比较薄弱,存在着农产品加工度低、技术创新能力弱、品牌产品缺乏、出口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行业组织发展滞后等问题,竞争能力亟待提高。
战略:用全球眼光谋划发展
记者:往者不可追,来者犹可谏。对中国农业来说,未来的道路该怎么走?
程国强:应善用全球战略眼光谋划我国农业的发展之路。
第一,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大科技支撑的力度,全面提升农业的竞争能力。
第二,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完善和强化农产品出口促进政策,扩大我国优势农产品出口。
第三,及早制定中国农产品进口战略框架。
在坚持立足国内资源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统筹利用国内外农业资源和市场,建立利用国际资源弥补我国土地和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长期战略机制,并防范进口对国内的不利影响。
具体来说,一要建立起稳定的多元化的全球供应链,制定长期规划,合理安排进口规模和节奏;二要加强市场风险防范与管理,有效保护国内农业产业安全,如要抓紧建立农产品进口监测与产业损害预警系统和快速反应机制;善用WTO农业规则,充分运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措施;建立应对国外农业高额补贴的应急机制等。
第四,借鉴国际经验,建立相应的行业组织和协会并推动其发展,对非国有贸易范围的粮食、植物油以及大豆等粮油产品进口,实行“业必归会”制度。
第五,鼓励国内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进入全球农产品供应链的上端。
第六,积极参与WTO多哈谈判,进一步开展区域和双边贸易谈判,全面提升我国作为世界农业大国的谈判能力,促进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环境。
链接
我国农业履行加入WTO承诺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农产品关税总水平最低的国家之一,农产品平均关税从2001年的23.2%降至2006年的15.23%,远远低于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发达国家水平,仅为世界农产品平均关税62%的1/4。
2004年起中国全面放开了进出口经营权,从这一年起,国外小麦、玉米、水稻、糖料、棉花等进口配额数量都占到了中国国内消费总量5%以上,均高于世贸规则鼓励的上限。
2005年中国取消了羊毛和毛条的进口指定经营制度,并对外资开放农药、农膜的零售和批发业务,各种化肥进口关税配额数量已达到最高点。
2006年,中国取消了对豆油、棕榈油和菜籽油的关税配额管理,实行9%的单一关税管理。化肥零售和批发业务也将于2007年开放。此外,中国自加入WTO起就取消了农产品出口补贴,同时将国内支持中的黄箱补贴上限约束在8.5%,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