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理论经纬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新特点
文明风   |  时间: 2008-01-21   |   文章来源: 四川新闻网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 姜奇平

  农业产业化,实质是用工业化思路,实现农业现代化。这条农业现代化之路,仍然属于传统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要求农业现代化,在传统的工业化思路之外,加上新型特点。我以为,农业信息化,正是农业现代化的新型特点。当然,这里说的农业信息化,是最广义的,不单指信息技术在农业的应用,还包括生态农业等。新型的农业现代化,既包括农业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包括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要将“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特点,加到原有的产业化发展思路之中,走出一条“信息化带动产业化,产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发展“农户+信息”模式,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

  我国农业现代化中的根本矛盾,是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不同方式,就是农业现代化的不同路径。传统工业化的路径,是用产业化的思路解决这个矛盾。典型如“公司+农户”模式及其各种变体,都是将家庭经营,嫁接在按工业化原则运作的组织之上。我认为,新型工业化要求的农业现代化,要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通过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信息化。具体说,就是在原有的农业产业化基础上,发展“农户+信息”模式,将家庭经营与市场信息有机结合起来,从信息不对称的根源上化解市场不确定性,实现传统农业从风险厌恶型向机会把握型转变。

  目前农业信息化的主要问题是,市场经济信息,不能适应地区差异、个体差异情况,不能把握具体市场的不确定性。这不是因为信息本身没用,而是这种信息,只是大路货的传统信息,还不是信息化意义上的信息。信息化意义上的信息,是编码化的信息,是用信息技术激活的信息,技术在这里的作用,是降低信息的交易费用,使个性化信息的成本得到有效降低。所以农业信息化总的思路,不是一般泛泛地提信息,而是琢磨如何使个性化信息的成本得到有效降低。如果大的思路不对头,信息化就会越干越没劲。

  如果说农业产业化解决工业化问题,那么就可以说,农业信息化旨在降低产业化的交易费用,解决的是新型工业化问题。

  ◎通过生态农业与高附加值农业,增加农业收入

  新型的农业现代化,除了改造传统农业,一定需要沿着“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方向,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宏观经济角度说,解决当前的农产品有效需求不足,对于农村来说,是要靠提高农民收入来解决;但对城里人来说,却不是提高收入问题,而是产品升级问题。我举个例子,我到京郊风凰岭采摘樱桃,路上卖八元没有人买;采摘园却要三十元,人多得还没处停车。城里人为什么“追涨杀跌”呢,无非图个乐趣,图个名气。说明同一个东西,不同的经营模式,附加价值大不相同。一般来说,新的增长点无非靠三条路。定位在产品上,通过新技术推出优良新品,以性能价格比取胜;定位在加工上,通过延长价值链,反复加工增值;定位在体验上,提供个性化的享受。无论哪一样,都要求农民具备越来越高的信息素质,以便更好地吸收技术、发现市场、理解客户。为此,加强农民的文化素质和信息化素质教育,是必要的前提。

  ◎大力推进农村产业化

  农村产业化与农业产业化不同。农业产业化是指用工业化的方式搞农业,农村产业化是指农村的第二产业化,以及实现城镇化。

  我认为,新型工业化意义上的城市化,应当主要是三产化。如果城市老赖在传统工业中不退出历史舞台,农村的产业化根本无法大规模实现。而农村城镇化才是二产化。所以农村产业化的关键是城市的产业升级。为此,国家应当形成“城市进入第三产业,农村进入第二产业”的城乡统筹大思路。形成率先实现信息化的城市,带动产业化中的农村,再由产业化的农村,促进城市以信息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局面。

  一是按“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要求调整工业化布局。我国现有工业布局,是按集约原则,以城市为中心配置的。从资源利用角度看,最大的不经济,是没有将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农村劳动力边际生产率为零,是中国完成工业化的最后一节火箭助推器,现在正是释放这一能量的时候。将第二产业从城市移向农村,短期看会有许多负面影响,如规模不经济,甚至不符合“环境污染少”的要求,但与农村劳力过剩相比,两害相权取其轻,总帐是合算的。何况我们应当相信,在市场经济中最终胜出的,一定是符合“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要求的企业。外向型乡镇企业的崛起,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二是形成城乡统筹的财政和信用机制,鼓励农村金融创新。当前,许多人主张用财政手段,如税收、转移支付等,扶持农村城镇化的发展。一定的财政支持是必要的,然而,最终起决定作用的,一定是“造血”机制,而不是“输血”机制。造血机制就是市场化的货币、金融机制。现代的农业仅有“传统”的货币机制支撑是不够的,还需要各种金融创新。

  三是提高农民素质,充分发挥农村人力资源优势。信息化的最大制约因素,乃至新型工业化的最大制约因素,就是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信息化需要劳动者具备两方面的基本素质,一是一般的文化素质,二是信息技能素质。其中前者是最主要的。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要求把包括文化素质在内的人口信息化素质,摆到第一位上来。要在农村普及中等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为农村信息化建设培养更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