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有关图书馆“火爆”的报道接连不断:春节期间,深圳图书馆接待读者18万人次;浙江图书馆日办证数量是过去的6倍……
长期并不“热门”的图书馆一下子“火爆”了起来,背后的推力是什么?“免费”,是主要原因。
春节前,不少地方推出这样的举措:博物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场所向全社会免费开放。为推进免费开放的顺利实施,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重点补助地方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所需资金。对于实行低票价和自行免费开放成绩突出的省份,中央财政还将给予奖励。
“火爆”,表达了广大群众对精神食粮求之若渴的急迫心情,也印证了公共文化场所实行免费开放的必要性。这种“免费”,将使城里人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给我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农村文化生活该怎样提高?
与城里人相比,农村的文化生活更加贫乏!不少农村,除了年尾的“三下乡”时过过“文化瘾”,平时打麻将是农民的主要娱乐。农村文化生活单调,就会为“黄毒赌”肆虐打开方便之门。
农村文化建设滞后,一个重要原因是投入不够。日前公布的《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07)》显示,由于农村公共文化总体投入规模不足,文化服务机构数量呈逐年减少趋势,全国乡镇文化站6年减少近5000个。即使尚存的乡镇文化站,也面临着经费紧张、发展困难的窘境,甚至成为无人员、无阵地、无经费、无活动的“四无”文化站。
加强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队伍建设,是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前提。欲让农村文化土壤肥沃起来,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恐怕势在必行。城市“免费”带来的“火爆”现象就是明证。
通过这些年的积累,不少农村的经济实力都有了很大的增强。拿出钱扶持一下农村文化设施和文化队伍,应该是有这个能力的。那么,能否把一些“面子”工程的投入省下来放在文化上呢?对于中西部财力困难的农村,能否像城里的“免费”那样,由财政对这里的文化建设也来个“免费”呢?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全体国民的事情。没有农村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恐怕就没有全国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当然,农村文化市场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在以政府为主导的前提下,采取其它各种辅助方式也是必不可少的。譬如:吸纳非文化企业向农村文化产业投资、建立社会相关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机制、建立城市对农村的文化援助机制、鼓励农民自建文化设施等等。
如果不久也能看到农村文化建设“免费”和“火爆”的新闻,我想,“怎样让农村文化土壤肥沃起来”这个疑问,就会有很好的答案。(王慧敏)
责编:赵舒文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