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政务频道> 工作研究 > 正文
建设生态文明 实现科学发展
http://wmf.fjsen.com 2008-06-04 10:12   来源: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提高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积极建设生态文明,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

  建设生态文明意义重大

  建设生态文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这是基本国情。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生态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大计。

  多年来,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我国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靠物质资源投入实现的,主要依赖投资和增加物质投入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能源和其他资源的消耗增长过快,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对于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而不可回避,必须逐步解决而不可任其发展。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许多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在这个重要阶段,一定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的关系,处理好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增长同资源、环境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处理好物质文明建设同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不论对于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还是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都是至关重要的。实践充分证明,物质文明建设不仅同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相互依存、互为条件,而且同生态文明建设相互依存、互为条件。

  建设生态文明重在落实

  培育和发展生态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心任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经济发展的动力转变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上来,实现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增长。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其比重和水平;优化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升传统产业,发展高技术产业,同时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工业的发展。建立环保资金投入机制,引进民间和社会资本,加快生态环保项目的产业化。立足我国国情,正确引导消费结构升级,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城乡建设模式和消费模式。

  培育和发展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围绕发展先进文化,大力推进生态文化建设,提升国家软实力。树立注重生态效益的发展观、政绩观。结合社会公德教育,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民的环保意识。组织科技人才攻克环保关键技术难题,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完善生态环保、生态产业发展等领域的立法工作。通过发展森林文化、湿地文化、野生动物文化、生态旅游文化等生态文化,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消费观,形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良好氛围。

  培育和发展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条件。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严格资源开发管理,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相统一,既讲求经济效益,也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坚持统筹规划,加大投入,标本兼治,突出重点,有步骤地进行环境治理和建设;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环境保护和治理、推进资源开发与节约,依法严格保护环境与生态;加强生态工程建设,健全灾害预警系统,构建生态安全保障体系;推进生态城市、生态社区、生态村镇建设,大力改善人居环境,不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着力建设和保护好森林、湿地、沙漠等生态系统,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协调的生态体系;重点抓好造林绿化和森林资源保护,特别是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沿海防护林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和防沙治沙工程,防止生态破坏,努力实现2010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0%的目标。 (张智文)

责编:赵舒文


责任编辑: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