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政务频道> 工作研究 > 正文
全球化背景下的媒介素养教育
http://wmf.fjsen.com 2008-08-28 17:10   来源:光明日报    我来说两句

全球化背景下媒介素养教育面临的挑战

  媒体全球化带来的种种冲击使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显得更为紧迫。传媒的全球化首先体现为媒介技术的全球化。全球化是技术隔离的全球化,是拥有技术的国家和没有技术的国家之间的竞争。拥有技术的国家主要是以美英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它们因为经济的发展而先天地占有了信息传播的优势,技术的发展扩大了信息强国和信息弱国之间业已存在的知识鸿沟。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例,互联网在世界各地的蓬勃发展并没有带来乐观主义者所期盼的世界大同,而是进一步加剧了信息资源全球流通的不平衡和信息资源全球共享的不平等。

  全球化的推进与互联网的发展互为助力,正在形成新的信息传播格局。美国学者阿巴斯·迈勒克说:“每个国家都能通过控制国内媒介塑造本国的本体意识,而要影响本国的国家形象,则必须拥有全球媒介优势。”传媒信息总是包含着强烈的意识形态及价值观,体现着错综复杂的政治经济关系,其复杂性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政治、经济、文化融合程度的加深而越来越难以厘清。信息强国所推崇的价值观植根于其所产制的媒介文化产品中散播全球,潜移默化地改变原有的意识形态。同时,在全球化经济大潮下,传媒信息含有的商业动机越来越强烈,传媒正成为商业利润的催化剂。媒介再现的各种文化为受众重新建构一套对世界的认知和判断形式,重新建构一套价值体系以取代原有的价值体系。文化的多元带来了价值判断标准的迷失,商业化的追逐带来了人文关怀的缺失,而媒介素养教育的薄弱更使信息弱国难以抵御全球化的进攻。

全球化背景下媒介素养教育的对象

  媒介素养应该成为全民教育,加强国民的媒介素养教育,提高他们面对外来信息的免疫力和回应外来信息的能力,这是应对传媒全球化的必要手段。跨国传媒企业以“信息流通自由”为名,以所谓“客观、公正、平衡”的报道包装其政治和经济理念,具有很强的欺骗性。传媒并不是一扇观察世界的透明窗户,媒介信息是建构出来的“真实”,而在虚拟现实和计算机模拟的时代,眼见都未必为实。全球化背景下的媒介素养教育旨在培养大众面对外来信息的批评能力,使大众成为积极地使用媒介资源、制造媒体产品、具有主体意志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公民。媒介信息通常含有特定的意识形态、价值观以及商业动机,而媒介表征会对人们对社会现实的理解起作用,因此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受众穿越信息表象,思考产制信息的机制,学习善用和创制信息的方法,这都需要他们深刻理解媒体语言、经营方法、所有权乃至媒体对人的影响等问题。在这样的层面上,媒介素养就不仅仅是简单地发展某种技能来解读媒介所提供的内容,它还包括对媒介机构的生产活动及受众的接受过程的了解,以及对整个媒介传播活动的社会历史语境的认识,对媒介所有权、媒介制度、媒介控制以及相关议题的了解。

  在加强对于社会受众媒介素养教育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把对媒介从业者的素养教育放到同样重要的地位上来。在“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的今天,媒介从业者是把关人,他们从繁杂的世界里筛选提炼信息,描绘世界样貌。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是媒体从业者的基本素质,但如何在西方信息的包围中做出自己的判断并发出自己的声音,无庸讳言,需要媒介从业者站在社会制高点上,去芜存菁,明辨是非,承担引导意识形态、传承先进文化、凝聚社会共识等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职责。 (佘绍敏 作者系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责编:林芳斌


责任编辑: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