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政务频道> 工作研究 > 正文
探源中国梦的文化基因
http://wmf.fjsen.com 2008-09-10 16:51   来源:政工研究动态    我来说两句

    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相信是每个中国人最为热切的梦想。笔者认为,在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从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古老的中华文明曾经为世界文明宝库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依然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长期以来,由于近代中国遭受的屈辱经历,使得我们在中西文化的对比上,在中国发展路径的选择上,陷入了抉择中西,比较古今的两难境地。激进主义者鼓吹全盘西化,保守主义者强调文化传统。“不是西风压倒东风,就是东风压倒西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折衷选择,也未能提供满意的解决之道。

    其实,无论是中西对比还是“体”“用”之争,都遮蔽了对问题本质的正确认识。在这种对比和论争的背后,潜藏着的其实是中国与西方,现代与传统二元对立的理念。人类学的研究表明,每一种文化都是适应特定的历史、地理环境和社会生活条件的产物。文化的物质层面和制度层面易于随着社会历史环境的变迁而发生改变,但是文化的核心层面,即价值系统却要稳定得多。举例来说,春节这一中国的传统节日,虽然历经了数千年的历史变迁,虽然过节的方式和内容在今天已发生很大的变化,但其基本价值内核却一直未能触动。阖府团圆、举家同乐依然是今天每个中国人春节时的坚定追求。这正是为什么每年春节前夕,无论当地政府怎么动员,无论开出多少倍的薪资,无论千里长途跋涉的列车是何等的拥堵,都挡不住千万农民工回家过节的原因之所在。其实不只是农民工,几乎每个中国人在春节时都东奔西走,北上南下,千里迢迢返乡过年。

    可见,传统和现代并非是截然两分的,在所谓的现代生活的表象之下,传统的力量依旧清晰可辨。在追逐中国民主、富强、文明、和谐的强国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的是摆脱传统与现代二元对立的思想,正视传统价值的存在,并从中发掘出它所蕴涵的现代性力量,推动中华民族实现自己的梦想。

    ◎和绥四方,礼通天下

    只要稍加审视,我们即不难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可以“古为今用”的文化特质,可谓比比皆是。比如说,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相当完备的仪礼思想和礼制设计,中国因此也获得了礼仪之邦的美誉。这些礼仪规定了当时的人伦秩序,维系着社会的有序运转。孔子强调学礼、知礼是做人的根本。他说:“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可见,恭、慎、勇、直这些品格都必须有“礼”的支撑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更是千百年约束中国人行为的基本准则。在建设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的过程中,重温中国传统的仪礼思想,从中发掘出符合时代背景和现实需求的新型仪礼规范,无疑可以提升国民的修养和素质,塑造新时期东方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崭新形象。

    再比如说,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对“和”的价值追求。“和”是指事物各个方面的均衡与协调,常与“中”相提并论。《中庸》中就强调:“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和”的另一层涵义是承认差异和矛盾的存在。《论语》中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通过“执中”或“守中”,也就是适可而止的做法,来达到“和”的理想状态,这就是儒家所倡扬的和谐之道。这种和谐之道同时涵盖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领域。这种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谋求和谐共处的精致安排,正是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而在刚刚落下帷幕的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中,中国这一礼仪之邦正是通过这个全球瞩目的平台,向世界传递了“和绥四方、礼通天下”的姿态。开幕典礼中,数以万人齐诵“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大发明中的造纸与文字,都率先强调了一个“礼”字的深刻内涵。而贯穿开幕演出始终,多次变幻出现的“和”字,以及本届奥运会的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所传递的,正是这一重新强盛起来的大国对全世界的承诺:和平进步、和睦相处、和谐发展。

 


责任编辑: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