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政务频道> 工作研究 > 正文
增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http://wmf.fjsen.com 2009-02-17 17:03   来源:求是    我来说两句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包括以课堂为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和作为主阵地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两个方面。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党团组织、社团活动、班级工作为载体,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

  为深入了解当前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状况,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天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共同组成“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课题组,在京津地区20多所高校进行了以问卷调查为主的广泛调研。调研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信心;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发展,充满了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他们比较注重自身素质的完善,对自身的成长成才表现出比较强烈的愿望。但是,当代大学生在思想上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艰苦奋斗精神淡化等问题;二是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对大学生思想有一定的冲击;三是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很复杂,仅从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有以下亟待改进的问题。一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还不够强,脱离实际的倾向依然存在。一些高校对于实践活动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认识不足、投入不够,行之有效的实践教育途径不是很多。二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比较单调。学生党团活动创新不够,吸引力不强。三是辅导员队伍数量不足,素质参差不齐,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调查表明,一些学生对辅导员工作不满意或不了解。

  加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在于增强实效性。这就需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针对大学生的成长规律,从多渠道入手,拓宽教育途径,创新教育方式。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紧密配合,实现主阵地与主渠道优势互补。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加强实践环节,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社会调查、志愿服务、文化活动等结合起来。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应该在理论课的课堂上进行深入讨论和讲解。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中,要把学生的日常行为和思想道德实践活动纳入进来,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价值判断自觉地付诸实践。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学生工作者的互动交流,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担任班主任、辅导员,选拔优秀的学生工作者承担一定量的理论课教学任务。

  ——创新学生党建工作,发挥党建工作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龙头作用。坚持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关口前移”,充分发挥校院(系)两级学生党校的作用,建立起从普通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到预备党员的三级学生党校“全程培养”体系。根据社会发展,适时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对学生党员进行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发挥优秀学生党员的作用,以身边的榜样来影响和带动学生思想和政治素质的提升。创新学生党支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探索在班级、宿舍和学科中建立学生党支部的路径,发挥学生党支部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设计心理沟通的新形式,增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发现,学生最喜欢的就是面对面的沟通。只有做到心灵之间的真情互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才能提高。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多种心理沟通方式,包括面对面的个体互动、团体心理行为训练、建立短信互动平台、创建网络对话空间、人性化的情感交流等,以提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在注重发挥教师和辅导员作用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建立院系生活指导室、班级心理委员制度与朋辈辅导制度,由受过训练的学生为同龄人提供心理帮助和支持。

  ——构筑网络平台,延伸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和空间。根据大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要求,建立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为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既要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党建、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栏目,又要有校园新闻、网上课堂、相册、博客等文化栏目;既要有就业指导、勤工助学、宿舍管理等服务栏目,又要有影视、音乐、游戏等娱乐类栏目,以充分满足学生的网络文化需求。

  ——提升社团文化的品位,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校园文化会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政治信仰、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等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突出校园文化的主旋律,构建积极向上、高雅健康的校园文化体系。在建设高品位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学生社团要成为繁荣校园文化、推进素质教育、营造学术氛围的主力军和主阵地。应积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团,深入挖掘社团活动中爱国、励志等思想政治教育因素,使社团活动具备丰富的思想教育内涵,不断提升社团文化的品位,增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探索社会实践新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锻炼平台。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调查发现,76.1%的大学生最喜欢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是社会实践。学校要探索建立与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社会实践需求相适应的管理机制,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学计划,规定学时学分,努力形成党委领导、行政支持、部门协调、全员参与的运行模式。建立多种形式的保障机制,为学生社会实践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并积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创造有利条件。高校要从自身办学特色出发,结合专业培养目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单位作为实践基地,把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努力打造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特色品牌。北京师范大学近年来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在北京、南京等地建设了一批教育实践、实习、实训基地,启动了博士生赴太原和北京等地挂职锻炼的项目,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要严把入口关,认真做好辅导员的选聘工作,不断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要加强对辅导员的管理,建立科学的考评、考核机制,调动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要将辅导员的培养纳入学校师资培训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每年选拔和资助部分优秀辅导员参加多种形式的培训。要畅通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出口”,在努力培养一支高水平、专业化、职业化辅导员队伍的同时,建立辅导员队伍与学校专业教师队伍、行政管理队伍以及社会各领域的交流机制。

  (作者: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研究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川生)

责编:蔡意


责任编辑: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