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持续求真持续求效 努力提升服务海峡西岸两个先行区建设水平
http://wmf.fjsen.com  2009-05-08 10:15:57  来源:文明风
    

  泉州市 2006年以来,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上都取得十分可喜成效,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中国品牌之都、中国城市综合创新力50强等全国性荣誉称号达23项之多,他们的成功在于——

  立足实际,彰显特色

  坚持发展为上,打造互动共荣的创建平台。始终抓住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目标,努力推动产业、港口和城市发展。经济总量连续10年位居全省首位、全国地级市前列。有5县(市)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有到(市),所有县(市)均保持全省经济实力十强或经济发展十佳。除泉港区外,所辖市、县、区全部跨入省级以上文明市、县、区或创建工作先进市、县、区行列,形成全省最大规模的文明市、县、区集群。

  坚持责任为大,构造齐抓共管的创建机制。把创建文明城市纳入经济社会“十一五”规划,作为领导班子考核内容,融入城市建设管理各个方面。市委书记、市长和四套班子分管领导及市直各部门主要领导挂钩分管创建文明城市7个工作职能组。逐年增加精神文明建设投入,2006年以来,市财政投入精神文明建设266亿多元,市委文明办专项创建经费578万元。

  坚持以人为本,塑造素质优良的创建主体。以“迎奥运”和承办全国农运会为契机,广泛开展“迎奥运、办农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力泉州迎农运、道德新风伴我行”活动,向四川地震灾区捐赠款物419亿元,认真组织开展“全国百城市道德模范巡讲网上行”和“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有70多万人参加投票,评出25名泉州市首届道德模范,进一步形成宣传道德模范、学习道德模范、崇尚道德模范、关爱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氛围。

  坚持管理为重,营造和谐有序的创建环境。开展城市道路交通综合整治,实施“碧水、蓝天、安静、青山绿地、污染防治、细胞优化”六大工程,创造出全国第一个BOT路桥建设,建成全省第1家BOT产业化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厂,在全省率先实现所有县(市、区)建成一座以上污水处理厂,被确定为东亚海海岸管理示范点。古城保护4个项目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个项目获联合国奖项,清源山成为全省唯一入选首批国家双遗产预备名录的风景名胜区。

  坚持基层为主,建造广泛深厚的创建基础。在全省率先成立慈善总会,筹募善款10亿多元,近500万农民享有“公费医疗”,30万外来工、农民工参加职工医疗互助。基层创建活动十分活跃,有339个基层单位荣获全省文明建设荣誉称号。22个基层单位荣获全国文明或创建工作先进称号。

  三明市 创建文明城市工作起步较早,“好在共建、贵在坚持、重在建设”的创建经验曾经在全国推广,连续四次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他们以共建共享和谐三明为主题——

  一以贯之抓创建,为民惠民促和谐

  着力共建共享,构筑和谐三明。一是“五扶”共建(生活上扶贫、精神上扶志、智力上扶学、发展上扶技、工作上扶业)。全市40个行业和2024个各级文明单位与3132个特困家庭结成帮困对子;二是项目共建。通过实施富民、基础、素质、安居、保障“五大工程”和发展规划、项目带动、科技信息、公共事业、金融信贷、社会保障“六项服务”等活动,实现以城带乡、共同发展。三是山海共建。组织宁化、建宁等五个原中央苏区县分别与泉州市的五个市(区)开展山海协作、结对共建,使人们普遍享受到共建带来的实惠。

  着力道德建设,提升市民素质。一是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工程。按照“党政机关作表率、文明单位走前头、街道社区抓普及、学校学生是重点、农村建设树新风、行业窗口作示范”的要求,建立39个示范点,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实践和各项主题系列文化活动;二是精神支柱工程。把开明、清明、文明的三明城市精神渗透到抗击冰冻灾害和支援四川抗震救灾中,组织10多万名社会志愿者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创新援助长效机制,在市区47个社区建立爱心合作社;三是特色教育工程。构建以社区为平台、家庭为基础、学校为主阵地的“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如“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督导队”、“村级德育工作站”、“流动家长学校”等。

  着力改善民生,注重利民惠民。一是完善基础设施。近两年投资3亿多元,用于配套设施建设、城市环卫、供排水、精品小区改造等社会事业项目建设;二是加强社会保障。全市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完成参保率100%;在全省率先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并建立援助农村“一户一就业”长效机制等;三是改善人居环境。形成了具有园林特色的城市绿色风光带,沙溪河两岸生态环境整治工程荣获建设部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着力满意服务,优化发展环境。一是突出“满意”主题。在党政机关各行各业开展系列“满意”活动和诚信服务竞赛活动;二是突出“不让政策在我的手中截留;不让差错在我的手中发生;不让时机在我的手中耽误;不让业主在我这里受到冷落”的“四个不让”的高效政务服务;三是突出平安建设。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法律援助与服务活动。建立治安防控体系,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连续六年保持全省前列。

  着力一以贯之,提升创建水平。通过抓自建促共建,抓共建带自建,形成了全社会共建文明城市的强大合力。在坚持“一把手抓两手”,实施一岗双责制,建立健全目标管理机制、工作运行机制、竞争激励机制和投入保障机制的同时,强化动态管理,制定《三明市文明单位创建动态记分办法(试行)》,对各项创建活动,实行动态管理,有效调动了创建单位重视创建过程、始终如一抓好创建的积极性。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