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期]福建省志愿服务活动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http://wmf.fjsen.com  2009-05-11 16:44:13  来源:文明风
    

  (二)福建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现实概况。

  福建是较早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省份之一。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志愿服务活动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紧密结合,逐步形成了一些工作基础和特色。

  1、在志愿服务理念的宣传方面,营造了较好的氛围。

  首先是各种新闻媒体在传播志愿文化中发挥了主渠道的作用。各地市和各行业都利用广播、电视、公益广告、简报专刊、电子刊物、宣传手册等,宣传快乐服务、快乐奉献的理念。每次组织比较大的活动,都请媒体介入,让公众了解志愿服务,增加活动的影响力。如团省委连续多年开展了福建省志愿者个人、集体、项目等先进奖励的评选表彰活动,举行先进事迹报告会,拍摄志愿服务专题片等。省直机关工委利用《八闽机关党建》、《党的生活》和《机关工会》等媒体加强志愿服务的宣传,使志愿服务精神更加深入人心;对各类重大节假日开展的机关、青年文明号集体志愿服务活动及暑期学生实践活动、“三下乡”志愿服务团等进行由点到面的深入宣传;强化优秀服务队伍的示范功能,选择优秀青年志愿者典型,让广大市民了解、关注、尊重和学习。漳州市在奥运会期间,在《闽南日报》开辟漳州志愿者日志专栏,集中宣传漳州志愿者的事迹;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福建电视台新闻纵横等新闻媒体对漳州110——青年志愿者为民服务网络事迹进行了主题采访和跟踪报道,这些宣传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全市志愿者的服务热情。

  其次是通过学校教育,营造志愿服务氛围,传播志愿服务理念。厦门团市委、市志愿者联合会积极推动青年志愿服务事业由团内活动向社会事业发展,将青年志愿服务纳入青少年素质教育体系。市十届人大常委会《关于确定“厦门市十八岁成人宣誓日”的决定》,明确规定年满16周岁青少年在成人预备期教育中必须参加48小时志愿服务,以法规的形式鼓励青少年参与志愿服务。晋江市教育局组织“学生暑期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培养广大学生的志愿服务理念。

  2、着力于抓各种形式的活动,搭建志愿服务平台。

  首先,围绕讲文明、树新风,各地市开展了一些有特色的活动。如厦门市定期开展“社区周末公益日”活动,号召志愿者利用周末在社区开展关爱弱势群体等公益活动;科普志愿者根据基层多元化的需求,组织专家面向社会提供“菜单式”科普服务;全市还开展社区建设“金点子”评选活动。三明市开展“文明规范伴我行、争当三明好市民”的主题实践活动和“社会志愿服务行动日”活动,确定每月第二周周六为社会志愿服务日,开展集体活动。宁德市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暨第三届社区青年文化节活动,举办以“迎奥运、讲文明、促和谐、做先锋”为主题的学雷锋活动月,福鼎“绿眼睛环保志愿者”组织为保护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白天鹅,开展了长达12天,每天24小时的轮流值班守护。

  其次,围绕扶危济困开展形式多样的救助活动。比较典型的有:厦门市率先在全省开展“情暖空巢——电话平安铃”公益活动,专为弱势群体和空巢老人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成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民心工程”;还创作“有缘速递睦邻卡”,促进社区的和谐稳定。晋江市创设育婴堂“志愿学堂”,引导院内收养儿童积极面对生活、快乐成长。宁德市志愿者积极开展阳光助学行动、烛光活动、青少年平安成长行动,资助和关爱困难青少年和留守儿童。省直机关广泛开展居家养老,扶弱助残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残疾人提供生活救助和照料服务。

  再次,围绕大型活动,组织志愿者参与各种服务。厦门市每年都有很多大型活动,如“9·8”国际贸易洽谈会、2002年第四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青少年音乐比赛、连续四届的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和厦门国际旅游节等,都有大量志愿者参与服务,为提升厦门城市形象做出了贡献。福州市每年的“5·18”期间,志愿者更是积极响应,热情参与会务接待、公共礼仪、项目推介等活动。今年全国农运会在泉州召开,泉州17000多名志愿者在全市开展“微笑泉州,志愿农运”的主题系列活动,实施“阵地化服务、陪同式服务和特色化服务相结合”的服务模式,把志愿服务的过程变成传播志愿理念的过程,为农运会的顺利召开作出很大贡献。莆田首届台湾农产品交易会和台湾妈祖联谊会等大型社会活动,也都活跃着志愿者的身影。

  另外,每当突发灾害事件,各地志愿者都迅速行动,开展应急救援活动。汶川5·12大地震发生后,全省各志愿者协会立即开展募捐、烛光悼念等活动,积极配合做好接收地震受伤人员的救治工作。泉州在短时间内就募集279亿元的款物支援灾区;宁德开展了“我们与你同在——全市青年为灾区人们祈福募捐活动”和“情系灾区、祈福平安”志愿者黄丝带行动和签名祝福灾区活动;福州市志愿者协会除了募捐外,还向省里推荐了3名优秀的心理援助服务师赶赴四川,并组织了500多名志愿者服务来榕就医的四川伤病员。在近年的洪灾、台风和冰灾等重大灾害面前,广大志愿者一呼百应,充分发挥了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

  3、在建立志愿服务工作机制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基础。

  经过探索和发展,我省很多行业志愿者协会已经初步建立了志愿服务的工作机制。其中发展比较成熟的是青年志愿者协会。该协会已经形成比较稳定的志愿服务队伍和组织网络,建立了以省、地、市三级青年志愿者协会为主体,以各县乡村组成的协会(总队、站)、大队、分队、小队为基干的金字塔型组织架构;同时已经初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志愿者招募、注册、培训、选派、管理、考评和奖励的工作机制,对志愿者实行星级管理,开通福建志愿服务网站,为青年志愿者服务社会提供一个快捷的信息交流平台。尤其是2003年《福建省青年志愿服务条例》颁布实施后,我省青年志愿服务进入一个有法可依和有序发展的阶段。厦门市青年志愿者协会还制定了《厦门市青年志愿者招募管理办法》,而且在全省首先开发和实施“5435”志愿服务公益积分系统,在对志愿服务行为进行评价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厦门团市委、市志愿者联合会还向人大递交了《关于建立厦门市青年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的决定》的立法项目。省残联系统也已初步建立起较为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有效的工作机制,一是成立有各级理事长担任组长的专门领导小组,负责对“百万青年志愿者助残行动”活动的领导;二是各地成立志愿者联络站,依托聋哑学校、特殊教育学校以及各类福利院建立服务基地,依托社区成立助残服务站;三是制定《福建省助残志愿者注册管理试行办法》,建立了助残志愿者注册制度,制作了志愿者服务卡、服务证和助残志愿者档案,建立了志愿者数据库。红十字会的志愿服务工作机制也有较好的基础,如福州市整合成立了市红十字志愿者工作委员会,下设有组织招募部、社会福利部、宣传策划部;厦门市市、区红十字会及多数街(镇)都成立了红十字志愿者工作委员会,具体工作有专人负责。

  各地市在建立志愿服务的工作机制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如漳州市志愿者联合会成立后,制定下发《漳州市社会服务志愿者联合会管理办法(试行)》,对社会志愿服务的范围、联合会的职责及其及奖励方式都做了具体的规定,特别是对志愿者实行星级评选和奖励。宁德市创新了组织设置模式,把“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志愿服务体系相结合,成立了宁德阳光公益联盟,实行团体会员制,设立轮值主席,牵头加盟团体统一开展行动,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后,我省各级党政部门更加重视对志愿服务的组织领导。三明市、厦门市和漳州市相继在2007年成立了由市文明办牵头的社会志愿者协会或联合会,负责全市志愿服务工作的统筹和协调,有效地保证了各项志愿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其中厦门市志愿者联合会的办事机构设在团市委,工作运行良好,而且已经于2005年建立了“青年志愿服务发展基金”,为志愿服务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经费保障;漳州市自联合会建立以来,注重加强各志愿者协会之间的沟通和联系,积极发挥协调作用,紧紧围绕助残扶弱、支教助学、环境保护等社会公益性项目开展工作。福州市则由文明办牵头,其它相关部门参与,成立志愿者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各类志愿者行动的指导和协调,办公室设在团市委宣传部;还成立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初步形成了以市、区协会、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为枢纽,以市直部门、院校、街道、社区服务站为连接的志愿者服务和运作的平台体系。

  以上各方面工作的开展,为我省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到目前为止,我省已经建立青年、工会、巾帼、社区、科普、红十字、无偿献血、教育、老年等十几支志愿者队伍,其中青年志愿者协会有志愿者80多万人,其它各类注册志愿者22万人,已有县级以上青年志愿服务协会230个,以志愿者为主体的社区服务中心211个,社区服务网点和服务设施35万个,志愿者服务队(分队)3万多支。全省有社区志愿者组织5000余个,社区志愿者15万多人,开展的志愿服务达50多万余次;有残疾人志愿者联络站10个,助残服务站1210个,注册志愿者达15万多人;有红十字志愿者62万多人,拥有团体会员1383个,个人会员394209人;有巾帼志愿者95万多人,巾帼志愿者队伍2611支。2008年12月5—7日,全国志愿服务工作表彰会在北京召开,会上表彰了2008年度全国“志愿服务工作先进集体”、“社区志愿者注册工作先进单位”、“优秀志愿者组织”、“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志愿服务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志愿者”,厦门市湖里区是全国唯一获得以上全部6个奖项的县市区,也是全国“志愿服务工作先进集体”仅有的2个获奖城区之一。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