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学校教育失衡,是导致在校学生犯罪的客观原因之一,也是造成大量学生网民的重要原因
调查表明:未成年网民中,没念完九年义务教育、应属在校生的占56%。从某种意义来说,中、小学教育存在重智育轻德育,法制教育薄弱等问题。如有些学校及教师,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往往当成“包袱”,采取歧视性措施,不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不做细微的思想教育工作,将有缺点的学生哄出校门。被逼到社会游荡的学生,只能把游戏厅、网吧、歌舞厅等场所作为最后的归宿。
李某,14岁,是某中学初二学生。一天上数学课时,因不遵守课堂纪律并顶撞数学老师,该数学老师将李某交班主任处理,班主任又将李某交学校校长处理,校长对李某进行批评教育后,班主任将李某送回家,责令停学,还叫同学带话让其在家改正缺点,什么时候改好了再回来上学。其后几天,李某及其家长曾多次找到学校,要求返校学习,但都被学校拒绝,以致李某整日在外游荡,无所事事。不久,李某便在电子游戏厅结识了不良少年,学会了吸烟、酗酒,后在他人的唆使下,结伙参与抢劫,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三)社会关注不够,也是未成年人痴迷网络的原因之一
对青年思想道德建设是个系统工程,青少年缺乏健康的活动场所和适合青少年需要的基础材料,尤其是广大农村和小城镇的青少年。随着未成年人的生理及心理日趋早熟,而相应的基础教育却相对滞后,尤其是对未成年人性知识、人生价值观教育不够、不当,使未成年人总是充满性神秘感和对武侠英雄的盲目崇拜。
更为突出的是对网吧缺乏有效的管理。如上网的便利性。一是网吧多。有的网吧往往就开在中小学生上学经过的地方。有的学生家长形容网吧“猛如虎”,但屡经整顿收效甚微。二是网吧收费低。尤其是一些县乡集镇网吧收费普遍较低,一般的网吧上网费用是1小时15元,有的上网费用仅为1小时1元。一些网吧业主只顾赚昧心钱,不讲社会道德、不顾法律规定,为吸引学生,采取了各种优惠条件,如会员制、贵宾卡、储值消费、优惠包夜甚至赊账、吃住玩“一条龙”服务,致使少数学生陷入网吧不能自拔。一些网吧允许未成年人上网,提供食宿,不保留日志文件,不对上网人员进行实名登记,对上网人员行为不加限制等等。
三、预防未成年人因不良网络诱发犯罪的思考
网络本无罪,只不过是一个载体,是福是祸,关键要看人是如何利用它。网络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益处是不用言说的,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而应分析未成年人因为网络而犯罪的状况和原因,寻找积极有力的对策,将危害降至最小。
新形势下,未成年人涉足网络引发犯罪已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此,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解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要认真贯彻“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方针,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齐抓共管,多措并举,层层设防,确保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从根本上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我们以为要注重以下“四个重视,四个加强”。
(一)重视网络文化市场管理,加强综合治理
1、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综合治理,整顿网络市场秩序。应当规范网吧经营管理,切断未成年人上网的途径。网吧在接纳顾客时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学生要出示学生证,查明年龄并严格登记姓名和年龄,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公安、文化部门应当不定期检查巡逻网吧,特别是晚上及周末期间,对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的网吧,加大惩处力度,严令整顿改良。加强网络的监控工作,依法取缔黑网吧。
2、规范网络信息,严堵网络不良信息。游戏软件开发以及网络游戏传播要增加政府干预,从法律的层面限制暴力游戏软件开发,在技术上过滤黄色、暴力等不良信息,真正实现以法治网,以技治网,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国家有关部门要利用高科技监管网络不良信息,一旦发现黄色、暴力等网站,立刻封锁、删除信息,追查网址,查找网络服务器,打击不良信息的制造者和宣传者。
(二)重视家庭和学校教育,加强共同预防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根本在于教育,家庭和学校互相沟通、共同努力是预防未成年人因网络不良文化而犯罪的最有效的方法。一方面,父母要负起教育培养孩子的第一责任。尤其是随父母打工进城的子女,要管好、教育好,不要只顾赚钱,让孩子辍学流入网吧。另一方面,学校通过未成年犯的现身说法等方式,让他们知道网络的潜在危害。不定期召集家长进行沟通,以便有针对性地教育和预防犯罪。
(三)重视法制建设,加强网络立法力度
法律规制是网络文明的硬性保障。健全互联网管理的各种法规,培养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建立和完善与网络相应的法规条文,是建构网络文明工程的现实需要。一方面要规范全体网民的网上行为,另一方面要对网上行为立法,借此保护未成年人不被有害信息侵害。通过立法,对防范和打击制造、传播及宣传不利于未成年人成长信息的网站和人员提供法律依据。
(四)重视预防和惩处,加强挽救帮教
未成年人痴迷上网成瘾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不少地方医疗机构制定了《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将网络成瘾纳入精神病诊断范畴,父母应及时送网络成瘾子女求诊。对于痴迷上网而导致犯罪的未成年人,要根据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该严则严,以进行惩戒。在惩处的同时,要重视这些未成年犯的心理挽救,使其认识错误,改邪归正,避免再犯。与此同时,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实行网络内容分级管理。对于网络游戏的内容,应做专项分级管理,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对网络游戏能否进入市场进行鉴定和甄别,从而打造一片属于青少年的网络绿色空间。报:省五套班子领导,省文明委成员,省委宣传部领导。
责编: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