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源头,积极开展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东丽区把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摆在文化建设的突出位置,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并专门成立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从今年2月开始,对散落在全区各街道、乡镇、村落的文化遗产项目逐一进行调查、认定、登记,全面了解和掌握本区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在普查过程中,各街乡申报的文化遗产达32个,包括民间文学、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民间音乐、传统手工技艺等多种形式。
加强管理,科学制定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在开展普查、掌握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东丽区建立健全文化遗产的汇总、梳理、分析、论证机制,对各街乡申报的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层层筛选和专家论证,形成书面报告,由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对专家论证的项目进行审议和公示。通过这项工作,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具有浓郁民间气息的大郑剪纸,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郑氏彩塑,意境深远、扣人心弦的吴咀合音法鼓等被列为重点保护对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立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机制,制定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明确有关责任主体,确保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落实到人。
把握关键,有效推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利用。推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利用是保护文化遗产的最好方式。在这项工作中,传承人、传承物、传承技术是最重要的环节。东丽区紧紧抓住这些关键环节,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一是突出传承人的重要作用。对被列入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代表性传人,有计划地提供各种形式的资助,鼓励和支持其开展传习活动。二是积极培育特色民间文化品牌。大力扶持具有天津特色的民间文化,建立民间艺术品生产工作室,对特色民间艺术品进行新的开发、设计、生产和包装,成功推出了大郑剪纸等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的知名文化品牌。三是广泛开展传统民间技艺进课堂活动。将剪纸、豆画、泥塑等列入中小学课程,为文化遗产传承奠定基础。
创新形式,充分调动多方参与的积极性。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还需要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近年来,东丽区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建设和文化活动,进一步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积极性。不断加大投入,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家书屋”工程,有效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群众的文化品位;认真做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民间文化特色村(社区)的申报、评选工作,广泛开展深受群众喜爱的文化艺术活动,吸引群众踊跃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鼓励他们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不断丰富载体,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文化旅游、会议会展、影视演艺、动漫等新兴文化产业,以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来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中共天津市东丽区委书记 张有会)
责编:蔡意
责任编辑: |
- 2009-06-17涵江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千年山歌唱到今
- 2009-06-16[厦门]纪念第四个中国文化遗产日集邮展
- 2009-07-04文化部长蔡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守住中华民族的根
- 2009-06-25秀屿区民俗文化研究会成立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 2009-06-24仙游“九鲤湖祈梦”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2009-07-04蔡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守住中华民族的根
- 2009-06-17安溪县举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展"